習近平強軍思想學習問答(19)︱唯創新者勝

——關於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

2023年06月08日16:37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41.為什麼說科學技術是核心戰斗力?

2018年2月,中國軍隊中一個嶄新的機構——中央軍委軍事科學研究指導委員會正式成立,連同此前成立的中央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立起了軍事科研工作的全新頂層架構。軍事科學院重新調整組建,以軍事科學院為龍頭、軍兵種科研機構為骨干、院校和部隊科研力量為輔助,我軍全新的科研體系正在加速形成。這一系列重大舉措,標志著我軍在科技強軍道路上邁出了新步伐,表明我們黨對科學技術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戰略地位的認識上升到新高度。習主席深刻指出,科學技術是核心戰斗力,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必須把科技創新這個強大引擎發動起來。

科學技術是軍事發展中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因素。馬克思主義認為,科學是“歷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科技進步不僅深刻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也深刻影響著世界軍事發展走向,全方位根本性地推動著軍事發展進程。恩格斯指出:“一旦技術上的進步可以用於軍事目的並且已經用於軍事目的,它們便立刻幾乎強制地,而且往往是違反指揮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戰方式上的改變甚至變革。”縱觀世界軍事發展史,支撐軍事斗爭的主要科技,冷兵器時代是青銅冶煉、鐵器鑄造,熱兵器時代是火藥、火器制造,機械化時代是內燃機、電力,信息化時代是計算機、通信。科學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必然引起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的深刻變化。歷史上每一次重大科學技術創新,都開啟了一場新的軍事變革,而每一場軍事變革都把軍事發展推向一個新的時代。

科學技術是生成和提高戰斗力的重要基礎。戰斗力的基本構成要素是人、武器裝備以及人與武器裝備的結合方式。科學技術不是戰斗力構成的獨立要素,但它始終以各種方式和形態融入並凝結在戰斗力各要素中,極大地促進戰斗力的生成和提高。從人的方面看,在軍人“體能-技能-智能”的發展鏈中,科技素質越來越構成其整體素質中最重要的因素,沒有較高的科技素養和軍事技能,連武器裝備也操作不了,更別說能打仗、打勝仗了。從武器裝備方面看,其本身就是科學技術在軍事領域的物化表現,科學技術已成為武器裝備作戰效能的“倍增器”。從人與武器裝備的結合方面看,科學技術催生新的軍事理論,促使軍隊體制編制不斷調整變革,是實現人與武器裝備最佳結合的“催化劑”。總的來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是推動舊戰斗力體系要素消亡和新戰斗力體系要素構建的主要力量,大大縮短戰斗力生成和提高的周期,促進新質戰斗力的飛躍。

科學技術對現代戰爭勝負的影響日益上升。當前,科學技術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全球科技創新空前活躍,主要大國都把奪取科技優勢作為謀求軍事優勢的戰略舉措。大國軍事博弈很大程度上體現為技術上的顛覆和反顛覆、突襲和反突襲、抵消和反抵消。有些技術一旦取得突破,影響將是顛覆性的,甚至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戰爭攻防格局。我們正處在世界科技革命和軍事革命迅猛發展、強軍興軍事業深入推進的歷史交匯期。科技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國家安全和軍事戰略全局,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我軍建設發展。必須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充分發揮科技對我軍建設戰略支撐作用,把國防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自主創新這個戰略基點,增強科技認知力、創新力、運用力,努力把握軍事發展主動權、未來戰爭制勝權。

習言習語

我們這樣一個大國、這樣一支軍隊,必須通過自主創新掌握主動。

真正的核心關鍵技術是花錢買不來的,靠進口武器裝備是靠不住的,走引進仿制的路子是走不遠的。

自主創新這口氣一定要爭,這場仗一定要打贏。

42.如何理解推進以效能為核心的軍事管理革命?

2020年6月,經中央軍委批准,全軍舉行戰略管理集訓,這是我軍首次以戰略管理為專題組織的高層次、大范圍集訓活動。一個多月后,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習主席明確指出,要更新管理理念,提高戰略素養,健全制度機制,暢通戰略管理鏈路,實質性推進軍事管理革命。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中央軍委把加強軍事管理擺在戰略位置,積極構建新型軍事管理體系,開啟新時代我軍管理革命新進程。

軍隊能不能打仗、打勝仗,管理往往起著關鍵作用。一支軍隊,理論指導再好,武器裝備再好,戰斗人員再多,如果管理一團糟,各項要素不能集成發揮作用,也是打不了勝仗的,甚至可能是打不了仗的。科學高效的管理,對於降低軍隊建設成本、提高軍事系統運行效率、增強戰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海灣戰爭中,美國國防部給前線陸軍運送的約4萬個集裝箱,由於管理不精細、保障不精准,許多物資類別、收件信息不明,隻得將其中2萬多個重新打開清點,直到戰爭結束還有8000多個集裝箱沒有打開。現代戰爭實踐充分証明,隨著軍隊組織結構日益復雜,專業分工更加精細,軍事行動的系統性大大增強,這就要求我們更加注重發揮管理在軍隊作戰、建設中的作用,提高軍事管理的專業化、精細化、科學化水平。

軍事管理革命的目的是提升軍事系統運行效能和國防資源使用效益。軍事管理是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全局性、基礎性工作,其實質就是要把所有軍事單元和要素有機整合起來,從根本上提高戰斗力的生成效能。管理粗放是長期制約我軍建設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特別是我軍建設正處在換擋加速、提質增效的關鍵階段,加上改革后建設管理模式發生很大變化,推進以效能為核心的軍事管理革命,健全以精准為導向的管理體系,是加強軍隊科學管理的必然選擇。以效能為核心,內在要求一切管理實踐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著力增加戰斗力有效供給。以精准為導向,就是要做到精准謀劃、精准規劃、精准部署、精准落實、精准檢驗,把精准原則貫穿管理各方面全過程。我軍在推進軍事政策制度改革中,對傳統管理方式實行根本性變革,從戰略管理、軍費管理、組織編制管理、裝備管理、物資管理、部隊教育管理等方面提出改革舉措,目的就是要形成精准高效、全面規范、剛性約束的軍事管理政策制度,提高軍事系統運行效率、國防資源使用效益和軍事力量建設運用效能。

軍事管理必須緊緊扭住戰略管理這個樞紐。戰略管理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最高層次的管理,是管全局、管長遠、管大事的宏觀管理活動,從頂層上規劃和設計軍事資源的投向投量。戰略管理是否科學,直接影響國防和軍隊建設質量效益。當年我們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搞成了“兩彈一星”,花的錢比外國少得多,效率卻很高,很重要的原因是充分發揮我國的制度優勢,用系統工程的方法組織了這項工作,探索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戰略管理機制。今天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需要進一步加強戰略管理。新的戰略管理體制立起來了,但相關制度機制還不完善,必須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進一步打通“需求-規劃-預算-執行-評估”的戰略管理鏈路。其中,需求是牽引,明確作戰能力指向和要求﹔規劃是主導,決定建設目標任務和資源配置﹔預算是關鍵,是規劃計劃的“經費版”﹔執行是重心,是建設項目的實施和對資源投入的運用﹔評估是支撐,是對建設質量效益的衡量。通過完善戰略管理鏈路,使需求牽引規劃、規劃主導資源配置成為我軍建設的剛性約束,形成順暢高效的戰略管理閉合回路,推動我軍建設高質量發展。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