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強軍思想學習問答(23)︱大仗小仗都要打保障

——關於建設強大的現代化后勤

2023年06月13日15:16 |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小字號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51.為什麼說打仗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打保障?

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后方運輸線始終是戰爭雙方激烈爭奪的第二戰場。特別是1951年8月,美軍發動大規模“絞殺戰”,叫囂要摧毀“各條路線上的每一輛車、每一座橋梁”。志願軍與敵斗智斗勇,創造了“敵隨炸,我隨修,路隨通”的驚人奇跡,用鮮血和生命構筑起“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后勤保障是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戰爭進程和結局。習主席反復強調,打仗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打保障,必須建設強大的現代化后勤。這一科學論斷,既源於戰火硝煙中的經驗啟示,也蘊含著對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打贏未來戰爭的前瞻思考。

大仗小仗都要打保障,離開后勤就打不了仗。古人早就認識到這個道理,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公元前206年,劉邦採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攻下關中,而后揮師東進,但特意留下蕭何坐鎮關中,負責兵員和糧餉籌措補給。蕭何採取一系列舉措,為劉邦建立了鞏固的后方,為前方作戰提供了有力保障。我黨我軍歷來高度重視后勤工作。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都親自抓后勤工作。我軍打土豪、籌款子,建根據地、搞大生產,靠自力更生、發動群眾,為人民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保障。在國外戰爭史上,這方面的例子也比比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入侵蘇聯之初長驅直入,兵臨莫斯科,原打算在冬季前結束戰事,但由於戰線過長、補給不足,冬季裝備嚴重匱乏,而蘇聯紅軍有足夠的冬季作戰裝備,並發動反攻,德軍不得不撤退。古今中外戰爭實踐反復証明,離開了后勤,就失去了軍事的物質基礎、失去了戰爭的有力依托,后勤強勝利就更有把握,后勤弱就可能吃敗仗。

戰爭形態越發展,作戰對后勤依賴性越大。現代戰爭戰場空間廣闊、多域多維,前后方界線模糊,作戰力量多元多樣,節奏進程加快,后勤保障對整個戰場運轉支撐、作戰體系整體功能發揮、作戰效能精准釋放的作用愈加凸顯。敘利亞戰爭中,俄軍在參戰前數月就開始擴建港口、整修機場,短短兩周內建成數十座加油站、物資倉庫、野外補給站,向敘境內提前運送預置了100余件主戰裝備、1700余噸彈藥﹔戰時開辟了被稱為“敘利亞快車”的后勤保障線,源源不斷從本土向中東輸送部隊、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正是后勤保障的超前籌劃、隱蔽預置、快速投送,有力支撐了俄軍作戰行動。隨著后勤保障越來越成為影響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戰爭往往“從后方打起”,癱瘓供應保障鏈條、打擊戰爭潛力目標、摧毀戰爭支撐體系等戰法手段愈加常見。贏得現代戰爭勝利,后勤必須先到位、后收場、全程用,必須快速響應、全維參戰、精確保障。

后勤保障力體現國家整體實力,是贏得戰略競爭主動的重要力量。20世紀60年代,面對嚴峻安全形勢,我國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進行“三線”建設,建設了東北、華北、西北、西南、中南5個戰略后方基地和一批戰役后方基地,形成穩固戰略后方,增強反侵略戰爭物質基礎,有力震懾了有關國家發動戰爭的圖謀。后勤保障力涉及領域廣闊,內在的支撐是國家經濟能力、戰爭潛力、武器裝備水平和群眾基礎等要素,展現的是國家意志、綜合國力,也是一種戰略威懾力。現在,我國國家利益和軍隊使命任務不斷拓展,后勤建設在強國強軍進程中使命重大,在黨、國家、軍隊事業發展中地位重要。無論是進行國際維和、國際救援,還是有效維護海外利益、彰顯大國形象,沒有強大的后勤保障力是不行的。強國強軍必須強后勤。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后勤建設必須跟上,必須實現跨越式發展。新征程上,要聚焦保障打贏,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任務落實,加快建設現代軍事物流體系和軍隊現代資產管理體系,加快推動現代后勤高質量發展,為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52.如何理解建設一切為了打仗的后勤?

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我軍后勤工作形成了一整套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第一條就是“堅持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后勤因戰而生、為戰而建,保障打仗是根本指向,保障打贏是第一要務。習主席鮮明提出,后勤工作要把戰斗力標准牢固樹立起來,扭住保障打仗不放鬆,按照打仗要求建后勤、用后勤。

知識鏈接

我軍后勤工作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堅持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堅持依靠國家、依靠人民,堅持服務部隊、服務官兵,堅持艱苦奮斗、勤儉建軍,堅持克己奉公、清正廉潔。

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是后勤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建軍之初,我們黨就明確了打仗、籌款子、做群眾工作是紅軍的三大任務。革命戰爭年代,后方工作始終堅持“一切為著前線上的勝利”。后來又提出“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這揭示了后勤工作的根本價值和使命。在抗美援朝戰爭上甘嶺戰役中,僅彈藥消耗平均每天就達119噸。為保障前線急需,志願軍后勤在敵人強大火力封鎖下,採取多種手段,付出巨大犧牲,投入運輸車輛2100余台次,火線運輸人員8500余人,動用民工6萬余人,供應各種物資1.6萬余噸。戰爭年代,我軍后勤工作始終是圍繞打仗展開的,有力保障了前線的勝利﹔和平時期,后勤工作同樣要立起戰的導向,在謀劃打仗、保障打仗、服務打仗中找准定位,不斷提高后勤對戰斗力的貢獻率。

我軍要的是打仗后勤,而不是過日子后勤。習主席曾經講過吃雞蛋和投手榴彈的關系。保証士兵吃雞蛋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保証士兵更好投手榴彈。戰場上手榴彈投得好,那吃雞蛋才發揮了作用,這就是吃雞蛋和投手榴彈的辯証法。這反映了一個大道理,就是軍事、政治、后勤、裝備等各項工作,最終都要有利於提高部隊打仗能力,如果不能落到這一點上,那做得再多也是虛功。過去一個時期,一些單位在后勤建設上出現重生活輕戰備、重平時輕戰時的和平麻痺思想,把后勤搞成了過日子后勤、生活型后勤。黨的十八大以來,我軍后勤堅持一切工作向保障打贏聚焦,資源配置向實戰需求傾斜,保障布勢向戰略方向優化,信息化建設向為戰管用邁進。從高原新型防寒被裝、拆裝式自供能保溫方艙等列裝使用,到野戰食品實吃實訓、無人機投送保障等,無不透射出戰的引領、戰的指向、戰的標准。后勤服務戰斗力,說到底要服務部隊官兵。圍繞打仗搞服務,既要在標准下盡量把戰士生活搞得好一些,保証戰士吃好穿暖,也要錘煉戰士頑強戰斗、吃苦耐勞精神。

保障打仗,必須把保障什麼、怎麼保障這個根本問題搞清楚。當今世界,能源、生物、信息科技發展日益成為影響戰爭形態的重要因素,對軍隊后勤建設產生了深刻影響,世界大國軍隊都在加強后勤建設變革。這就要求我們關注發展動態,前瞻作戰需求,加強現代戰爭后勤保障機理研究,加快構建具有時代特征和我軍特色的后勤建設理論體系,加快構建高技術后勤保障。軍事斗爭准備,后勤不能“后”,要始終站在軍事斗爭前沿,抓緊研究破解制約軍事斗爭后勤保障力量提高的重難點問題,深化軍事斗爭后勤准備。強大的投送能力是搶佔制勝先機、贏得戰爭主動的先決條件,必須加快投送力量、裝備手段、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努力實現投送能力全面躍升。現代戰爭,對一線救治時效性要求越來越高,“白金10分鐘”、“黃金1小時”成為戰傷救治的重要法則,必須大力加強作戰部隊衛勤力量建設,這是對戰士生命負責。后勤訓練是提高后勤保障力的重要途徑,必須推動后勤融入聯戰聯訓,不斷提高后勤訓練實戰化水平,確保隨時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