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結合”的邏輯必然

——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系列述評之二

新華社記者 謝希瑤 潘 潔 魏弘毅
2023年06月20日08: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機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邏輯必然。

深刻理解“相互契合”的豐富內涵,准確把握“有機結合”的邏輯必然,堅持“兩個結合”,必將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闊步向前。

真理之鑰:這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邏輯

馬來西亞吉隆坡,一部中國著作掀起熱潮。

5月27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英文版首發式吸引大批讀者,現場座無虛席。

參與該書出版的印度通用出版社總裁考沙爾·戈亞爾說:“這本書為讀懂當代中國打開‘思想之門’。”

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閃耀智慧光芒。

170多年前誕生於歐洲的馬克思主義,何以在萬裡之遙的中國保持生機活力?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20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出堅定有力的回答。

“兩個結合”先后寫入《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和黨的二十大報告。

黨的二十大報告鮮明指出:“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

“貫通”與“融通”,體現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洞察——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

瞿秋白在《赤潮曲》中歌頌十月革命:“從今后,福音遍天下,文明隻待共產大同。看!光華萬丈涌。”

“共產”與“大同”並用,表達了革命志士對於二者的相通與契合的理解。

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理想同中國傳統文化中 “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追求寄托著相同的美好願景﹔

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立場同中國傳統文化的“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等民本思想都反映了人民主體地位﹔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同中國傳統文化“知行合一”“以行為本”等關於知行的探討都體現出鮮明的實踐性特征﹔

馬克思主義的國際主義思想同中國傳統文化的“協和萬邦”“胸懷天下”之道,都具有宏大的國際視野﹔

…………

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生根、開花、結果提供了肥沃土壤。正如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艾思奇所說:“中華民族和它的優秀傳統中本來早就有著馬克思主義的種子”。

根深才會葉茂,本固才會枝榮。

“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創新理論的“根”,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

從“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從“萬物並育”“天人合一”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精忠報國”到“讓愛國主義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

不忘本來,開辟未來。中國共產黨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

手握真理的中國共產黨人,更加清醒而堅定——“馬克思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發展之道: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邏輯

馬克思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中國道路每一步前行都基於中國國情和中國文化的深刻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今天所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與五千年中華文明分不開的”。

黨的二十大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當選的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從北京來到延安。

這裡是長征的落腳點,也是奪取全國勝利的出發點。

“長征走過的道路,不僅翻越了千山萬水,而且翻越了把馬克思主義當做一成不變的教條的錯誤思想障礙。”

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啟了我們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

隻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馬克思主義要指導中國實踐,就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專章論述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深入闡釋“兩個結合”﹔報告提出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必須堅持胸懷天下,這“六個必須堅持”深刻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

回首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著眼於解決革命、建設、改革中的實際問題,不斷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

俯瞰大地,山河錦繡。

6月10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如期而至。設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高度重視。

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的象征、文明互鑒的紐帶。從敦煌莫高窟到雲岡石窟,從安陽殷墟遺址到運城博物館……習近平總書記的“文化足跡”遍及全國,殷殷囑托彰顯著對文化遺產的深厚情懷。

一次次尋訪古跡、一次次觸摸歷史。鑒往知來,習近平總書記感慨萬千: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裡有什麼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麼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擲地有聲。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注重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根鑄魂……

從挖掘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到推進文物和古籍保護利用工作、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從大力推動文物資源數字化轉化、數字化共享,到推動中華文明探源,將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

在習近平總書記引領下,中華文化的“一池春水”被徹底激活,我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比翼齊飛,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同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推進。

以史鑒今,資政治國。習近平總書記將中華文化的智慧融匯於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闊。

文明之光: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邏輯

6月15日,良渚古城遺址,杭州亞運會火種採集儀式在此舉行。

火種輝映上溯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也點亮今天的之江大地。今日的良渚正致力於讓世界遺產“活起來”,綻放生生不息的獨特魅力。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良渚,是為縮影。

著眼前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堅定文化自信,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精神力量——

從“貧富有度”“與天下同利”到共同富裕的美好願景,從“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明者防禍於未萌,智者圖患於將來”到統籌發展和安全……

翻閱數千年文明卷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一脈相承,為治國理政注入更多底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蘊藏著解決當代社會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

面向未來,要堅持“兩個結合”,積極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積極的處世之道、治理理念與當代社會的共鳴點,不斷回答時代課題。

推動文化興盛,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以“文”會友,“博”覽天下。第十九屆文博會,海內外10多萬種文化創意產業展品匯集於此。

“文化+科技”“文化+影視”“文化+旅游”……在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中,文化元素與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相得益彰,中國文化充滿創新活力。

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

北京,京劇、相聲、民樂、話劇等東西方藝術形式開啟了老會館活化利用之旅,持續充盈著群眾精神文化高品質供給﹔上海,經過保護性修繕,具有海派特色的石庫門建筑群被賦予全新商業功能和業態﹔沈陽,千余種具有沈陽故宮文化元素的文創產品研發、推廣,有效傳播了歷史和文化……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証取舍、推陳出新,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空間無比廣闊。

深化文明互鑒,為人類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個至關重要的理念是實現所有人的共同利益。”在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之際,瑞典“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史蒂芬·布勞爾感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在中國悠久而厚重的歷史中產生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兩千多年前,先賢孔子兼善天下的情懷貫穿古今,在當今中國與世界之間,架起了一座友善、共贏的橋梁。

文明互鑒,見諸大黨大國的行動。

倡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加強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

“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與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鑒,必將極大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習近平總書記以胸懷天下的氣度,號召國際社會攜手同行,共同發展。

立時代潮頭、領風氣之先、創復興偉業。

堅持“兩個結合”,堅定文化自信,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必將團結帶領人民匯聚更大精神動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更加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在民族復興征程上創造新的更大奇跡。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20日 06 版)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