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之年,總書記這樣引領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今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全國兩會之后,國內考察調研,習近平總書記一路行、一路思,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多次作部署、提要求。
走嶺南大地,4天輾轉千裡,為廣東如何“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指明方向。
抵雄安新區,囑托“真正把高標准的城市規劃藍圖變為高質量的城市發展現實畫卷”。
赴古都西安,專門聽取陝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要求“努力在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實現新突破”。
行河套平原,兩地調研、兩次開會,強調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內蒙古必須牢記的“國之大者”。
看魚米之鄉,深刻指出“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希望江蘇在科技創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國重要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使高質量發展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
到天府之國,強調“深入推進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發展領域、發展質量變革,開創我國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5周年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10周年。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至關重要。
開局關系全局,起步決定后勢。
7月17日,中國經濟半年報公布。成績單裡觀“形”察“勢”: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5%,明顯快於去年全年3%的經濟增速﹔今年以來,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產業升級厚積薄發,糧食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
7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奮進開局之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范風險,不斷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把握時與勢——
“必須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電焊機器人弧光四射,機械作業臂自如伸縮。7月3日,我國第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駛下廣東廣州廣汽埃安生產線。
從第一輛到第1000萬輛,27年﹔從第1000萬輛到突破2000萬輛,17個月。躍動的數字,標注著“中國智造”的速度與力度。
“走自力更生之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走進企業展廳、總裝車間、電池生產車間等,了解企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等進展情況。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早在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就在一次考察中作出論斷。
“三電”技術持續創新、低碳環保綠色出行、出口攀升駛向全球……今天的中國,成為世界上新能源汽車最大的生產國、消費國、出口國。凝聚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觀察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窗口。
“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這是對時與勢的科學判斷。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發展環境、發展條件在變,發展理念也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是我們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必須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指引和重要遵循。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理念更清,路徑更明。
今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來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時強調,“要引導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正確理解黨中央方針政策,增強信心、輕裝上陣、大膽發展,實現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完整把握、准確理解、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崇尚創新,激發動力之變。
江蘇南京的紫金山實驗室內,6G脈動振奮人心,未來場景令人向往。
7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紫金山實驗室,走進展廳、6G綜合實驗室,詳細了解推進重大科技任務攻關等情況,強調“現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顛覆性技術隨時可能出現,要走求實扎實的創新路子,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立下功勛”。
創新“基因”深植紫金山實驗室。完成世界上首個6G光子太赫茲100Gbps實時無線傳輸通信實驗,發布全球首個大網級網絡操作系統,近年來,一批批突破性成果涌現。不負期許,接續攻關,科研團隊將向著關鍵技術成熟化、實用化邁進。
創新能力不強,是發展的“阿喀琉斯之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誰在創新上先行一步,誰就能擁有引領發展的主動權”“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上半年,航空航天鋁材、工業控制計算機及系統產量分別增長23.3%、34.1%,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充電樁等新能源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5%、54.5%、53.1%。創新這個“第一動力”更加強勁。
注重協調,增強內生動力。
5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強調“要牢牢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要強化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深入推進區域內部協同”。十年裡三場座談會,總書記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把脈定向。
雄安接入全國高鐵路網﹔2023年京津冀生態環境措施清單公布﹔5月,三地簽署《京津冀重點產業鏈協同機制方案》,聯合強鏈補鏈,打通“卡點”“堵點”﹔上半年,河北承接京津轉入產業活動單位526家,雄安新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7.8%……軌道上的京津冀越跑越快,藍天下的京津冀刷屏“朋友圈”,產業轉移鏈條上的京津冀帶旺人氣財氣。
我國正處於由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階段,國際經驗表明,這個階段是各種矛盾集中爆發的時期,發展不協調、存在諸多短板也是難免的。“協調發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補齊短板上多用力,通過補齊短板挖掘發展潛力、增強發展后勁。”
補短板、強帶動、促融合,今年以來,雄安新區進入大規模建設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並重階段,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穩步推進,橫琴、前海、南沙合作區加快建設,長三角科創與產業融合發展步伐加快。協調這個“內生特點”更加凸顯。
倡導綠色,擦亮發展底色。
林與沙較量,綠與黃交織,河套平原,黃河逶迤而過。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內蒙古考察。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匯報會上,總書記重點強調的工作裡,高質量發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仍是“首要”和“導向”。
7月17日至18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全面總結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了當前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形勢,深刻闡述了新征程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的重大關系,系統部署了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為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要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今后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
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上半年,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斷面比例同比上升2.1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4%,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綠色這個“普遍形態”更加鮮明。
厚植開放,助力內外聯動。
陝西西安,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5月舉行的“中國—中亞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繼續在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方面走在前列”“充分釋放經貿、產能、能源、交通等傳統合作潛力”。
今日“絲路”,公路橫跨群山、管道穿梭大漠、中歐班列飛馳。“一帶一路”,風景正好。
開放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需品,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我們要堅定不移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在開放中分享機會和利益、實現互利共贏。”
“投資中國年”系列活動啟動,消博會、廣交會接連成功舉辦,“朋友圈”更廣,發展天地更寬。截至目前,中歐班列累計通達歐洲25個國家216個城市﹔上半年,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增長61.6%。開放這個“必由之路”更加暢達。
推進共享,加速福祉之變。
廣東茂名,一顆荔枝,品味初心。
4月,在“荔枝之鄉”高州市根子鎮柏橋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要著力做好‘土特產’文章,以產業振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的私利,執政就是為人民服務,就是讓人民群眾幸福起來。”
“希望鄉親們的生活越過越興旺,像荔枝一樣紅紅火火!”柏橋村是今年總書記國內考察的第一個村。朴實話語,情深義重。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隻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
千家萬戶的事,擺在案頭,挂在心頭。目前429個城市完成“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編制工作,實現地市級全覆蓋﹔今年安排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567億元﹔上半年65%左右的監測對象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共享這個“根本目的”更加明確。
沉甸甸的答卷,國際矚目。6月,第十四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天津舉行,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表示:“全世界都從中國發展中受益。”
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新征程上的中國,向著高質量發展闊步前行。
統籌質與量——
“必須更好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兩則關於“個頭”的比喻,意味深長。
一則,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后頗為感慨:“過去,人家覺得我們不到一米二,可以不買門票﹔現在我們發展成一米八九的東北大漢了,要走自立自強的道路,飯碗端在自己手裡,才能手中有‘糧’心裡不慌。戰略意義啊,所以我到哪都不遺余力地推動強鏈補鏈延鏈。”
一則,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指出:“經濟發展面臨速度換擋節點,如同一個人,10歲至18歲期間個子猛長,18歲之后長個子的速度就慢下來了。”
彼時,隨著經濟總量不斷增大,我國在發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
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蔓延,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
個頭長了,體格如何更強?兩則比喻,一個指向,“我們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
兩個大局交織,新情況新問題接踵而至。掌舵領航,習近平總書記深徹洞察,“必須更好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從量變到質變,是客觀的經濟規律。
這是必須跨越的關口。看全球,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100多個中等收入經濟體中隻有十幾個成為高收入經濟體,那些取得成功的國家和地區,無不是在經歷高速增長階段后實現了經濟發展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高。“經濟發展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上升不是線性的,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必須轉向質的提升”。
這是必須直面的轉型。觀自身,大部分領域“有沒有”的問題基本解決,“好不好”的問題更加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重大變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更加突出,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我們必須推動高質量發展,以適應科技新變化、人民新需要,形成優質高效多樣化的供給體系,提供更多優質產品和服務。這樣,供求才能在新的水平上實現均衡,我國經濟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統籌質與量,發展的必答題,高質量發展的攻堅題。
4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把發揮政策效力和激發經營主體活力結合起來,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7月2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用好政策空間、找准發力方向,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加快落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正式印發,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強勁,活力充沛。
開局之年,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質取勝,不斷塑造發展新優勢。
“我們牢記囑托,繼續勇闖‘無人區’,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中國電科產業基礎研究院院長卜愛民說,一系列產品的創新研發,為載人航天、月球火星探測、北斗組網等各類裝備和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5月,在河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石家庄市的中國電科產業基礎研究院,強調“推進現代化建設,要靠科技強國、產業強國。科技強國,離不開一個個科技尖兵、科技方陣。”
質的有效提升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各地區各部門依靠科技創新,提升供給質量,堅持效益優先,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壯大發展新動能。
質的有效提升,讓“進”的勢頭更足。
發展動能澎湃。上半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2.5%。專業技術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投資同比分別增長51.6%和46.3%﹔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6%,其中裝備制造業投資增長14.4%,對制造業投資增長支撐作用明顯。
經濟結構改善。上半年,經濟增長由去年以工業推動為主,轉為服務業和工業共同推動﹔服務業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大幅增加。
市場活力釋放。截至5月底,我國登記在冊民營企業達到5092.76萬戶,較2012年底的1085.7萬戶增長了3.7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經濟”民營企業已超過2500萬戶。
保持量的合理增長,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經濟要持續發展,不要大起大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辯証認識、科學統籌經濟發展質和量的關系,是我們黨領導經濟工作的重要經驗。對於中國這麼大的經濟體而言,堅持穩中求進,保持量的合理增長,有助於保障經濟循環暢通、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量的合理增長,讓“穩”的基礎更牢。
5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會議強調“認識、適應、引領人口發展新常態”“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
7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強調“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全力提升耕地質量,充分挖掘鹽鹼地綜合利用潛力,穩步拓展農業生產空間,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全力以赴固底盤。今年夏糧產量達14613萬噸,再獲豐收﹔上半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同比增長2.7%,我們端穩了糧食和能源兩個“飯碗”。
千方百計穩就業。北京擴大崗位供給促高校畢業生就業﹔陝西出台了提高就業補貼標准、全額貼息創業擔保貸款等6條新舉措﹔上半年人社部門穩就業政策釋放紅利超1500億元。
多措並舉兜底線。實施以就業見習質量提升等10個行動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創業推進計劃,出台《關於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擴大藥品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品種,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把經濟發展的質和量有機統一起來,形成全國上下競相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局面和強大合力,就一定能持續激發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洞察危與機——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
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從容應答。
硅片組裝,光伏聚光,綠電送萬家。制造業與新能源,環環相扣。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中環產業園裡,瞄准半導體單晶硅國產化,攻關正酣。
小小硅片連著重大戰略。6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環產業園考察。一番叮囑,語重心長:“構建新發展格局,首先要把國內大循環搞好,這是治本之策。”“我們敞開大門,誰來與我們合作都歡迎。”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立足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統籌發展和安全作出的戰略決策,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部署。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首次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關系發展全局的關鍵抉擇,來自對危與機的深刻洞察。從改革開放前的國內循環為主,到加入國際大循環,“世界工廠”發展模式,助力快速提升經濟實力。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國博弈日趨激烈,大進大出的環境條件已經變化。“把國內大循環暢通起來,努力煉就百毒不侵、金剛不壞之身,才能任由國際風雲變幻,始終充滿朝氣生存和發展下去,沒有任何人能打倒我們、卡死我們”。
7月2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后,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
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擴內需、增優勢、補短板、暢循環,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呈現新氣象、展現新作為。
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
“兩個必保”,舉足輕重。立足自身,暢通循環。
全地面起重機力拔山河。這台重大技術裝備,總書記十分關心。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來到徐工集團,饒有興致地登上完全自主研發的XCA220型全地面輪式起重機駕駛室。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來自徐工集團的單增海代表帶來好消息:“2017年您考察徐工時乘坐的220噸全地面起重機,關鍵指標已達到全球第一,國產化率由原來的71%提升到100%。”
“我常說兩個必保,一個是糧食飯碗中國必須端牢,再一個制造業必須筑牢。一個14億多人口的大國,必須靠自己解決這兩個問題,不能‘一招鮮吃遍天’,缺了哪一項國際市場都保不了我們。”習近平總書記感慨。
上游,全車身總計1萬多種、超10萬個零部件﹔下游,施工領域覆蓋市政、化工、風電等多個場景。全地面起重機,抓牢產業鏈,暢通上下游。
“新發展格局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基礎,經濟循環暢通需要各產業有序鏈接、高效暢通。”
新時代10年來,制造業規模連續13年位居世界首位,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不斷增強。
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今年上半年,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6個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我國向著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邁進。
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
步履不停,一路上牽挂的是“創新”。
2020年5月,在山西太鋼不鏽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習近平總書記勉勵企業“在科技創新上再接再厲、勇攀高峰”。感恩奮進,“手撕鋼”從0.02毫米薄至0.015毫米,“繞指柔”再升級。
2022年6月,在湖北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刻不容緩”。奮發圖強,一束激光,在這裡變身“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
殷殷寄望,指明路徑。“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是確保國內大循環暢通、塑造我國在國際大循環中新優勢的關鍵”“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我們加強基礎研究,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技術問題”。
新時代10年來,從廣袤沃野到星辰大海,高質量發展進行曲的創新音符激昂響亮。最長的跨海大橋、最大的5G網絡、最遠程的量子通信……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發明專利有效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國昂首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大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推動科技事業發生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牢牢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也是大國經濟優勢所在。”
步行街人潮涌動,風景區一票難求。“五一”假期,國內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長70.83%﹔端午假期,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73.10億元,同比增長44.5%。開局之年,流動中國生機勃勃。
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超大人口規模、超大經濟體量,蘊藏澎湃高質量發展動能。
消費回暖。“組合拳”接連打出,消費季精彩紛呈,發力新消費、新場景、新動能,促進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2%,保持較快增長﹔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2%,明顯高於去年。
投資加力。倒排工期,馬力全開。引漢濟渭工程讓秦川大地受益。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並網發電,汩汩綠電海上生。加快實施“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推動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基礎設施投資、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7.2%、6%,充分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統籌好內與外。“‘雙循環’不是要閉關鎖國,而是當別人不給我們開門的時候,我們自己還能活下去、活得更好。”“經濟全球化是大道,大家合作共贏才是最好的。”
全球發展倡議提出兩周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十周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開放的大門隻會越開越大。各地區各部門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增強國內外大循環的動力和活力,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統一知與行——
“不斷提高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
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開局之年怎麼看,怎麼干?
四次調研,四堂“黨課”,凝心鑄魂筑牢根本,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4月,在廣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學鑄魂”,“就是要做好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化、內化、轉化工作”。
5月,在陝西,習近平總書記闡釋“以學增智”,“把看家本領、興黨本領、強國本領學到手”。
6月,在內蒙古,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以學正風”,“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學查改相貫通”。
7月,在江蘇,習近平總書記號召“以學促干”,“增強干的動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學促干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學思想、見行動,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提高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加強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提振銳意進取、擔當有為的精氣神。
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的顯著特征,學習的目的全在於運用。以學為牽引,謀在先,干在實。
立足當前,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推動高質量發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難挑戰。迎難而上,勇毅擔當。
放眼長遠,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光榮遠征,實干興邦。
新的征程,新的出發,新的沖鋒。開局之年,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聚力,真抓實干,億萬群眾凝聚起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力量。
從開局看全局,有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証,我們勇往直前。
5月28日,穿過隆重的“水門禮”,C919完成商業首航。
22個省份、200多家企業合力攻關,攻克163項關鍵技術,形成1935項專利,多少個日夜孜孜奮斗,幾代航空人心血凝聚。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中點贊:“第三艘航母‘福建號’下水,首架C919大飛機正式交付,白鶴灘水電站全面投產……這一切,凝結著無數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點點星火,匯聚成炬,這就是中國力量!”
截至目前,三峽電站20年送出綠電超1.6萬億千瓦時,新一代動車組試驗列車以單列最高時速453公裡、雙向兩列相對交會最高時速891公裡運行……今年以來,一個個國之重器、世紀工程交出新成績單,無不印証著“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
中國人的“大飛機夢”飛越半個多世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緊相伴隨,與新時代10年的偉大變革緊緊相連。
穩經濟、促發展,戰貧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災,應變局、化危機。新時代10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制度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
今天的中國有骨氣。“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新征程上,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我們一定能夠戰勝一切風險挑戰,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
從開局看全局,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我們奮力奔跑。
珠三角,一部手機裡面95%的零部件,能在東莞一小時通勤圈內迅速配齊﹔一架成品無人機,不出深圳南山區就可以制造。
長三角,平均一分鐘,5輛新能源汽車整車下線,7萬件快遞收寄暢通,不到4%的國土面積,創造著中國近1/4的經濟總量,超過1/3的進出口總額。
“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變。隻要篤定信心、穩中求進,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的既定目標。”
今天的中國有底氣。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台階,邁上了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
新征程上,轉方式、調結構、增動能,利用好大國經濟縱深廣闊優勢,建設強大而有韌性的國民經濟循環體系,我們一定能夠實現更大突破、邁上更高台階。
從開局看全局,有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我們信心滿滿。
廣袤沃野,季季接續。“設施在升級,規模在擴大,畝均收入超2萬元,路子對了,越干越有奔頭。”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先鋒村四季春農業園負責人葉明蘭說。先鋒村村民忘不了,2014年12月,在先鋒村農業園,習近平總書記囑咐“現代高效農業是農民致富的好路子”。
葉片飛轉,全力發電。6月25日12時01分,1000億千瓦時!“投產3年,向粵港澳大灣區輸送綠電突破1000億千瓦時,接下來,我們精細管理、精益運維,護好‘大國重器’。”中國長江三峽集團烏東德電廠廠長王金濤感慨。電廠全體職工忘不了,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努力把烏東德水電站打造成精品工程”。
今天的中國有志氣。“每個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黨和國家事業就能向前推進一步”。
“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也就是一兩代人的事,我們正逢其時、不可辜負,要作出我們這一代的貢獻”。
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鼓足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形成狠抓落實的好局面,新征程上,以新氣象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02日 01 版)
Copyright © 1997-202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