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認識和把握教育的根本問題

鄭麗平
2023年08月14日08:0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這一重要論述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提供了重要遵循。深刻認識和把握教育的根本問題,對高校培養更多符合教育強國建設需求的高水平人才具有重大意義。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它關乎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前途和方向。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

我們黨歷來重視以教育方針指導人才培養工作。“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1957年2月,毛澤東同志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講話中提出的教育方針,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第一次正式闡述的社會主義教育方針。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1995年八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標志著“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成為我國教育方針明確規定的培養目標。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形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繁重。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否后繼有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能否順利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培養人的目標是什麼要搞清楚,現在非常明確堅定地提出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社會主義”這個定語,是“培養什麼人”的本質規定,絲毫不能含糊。這就從教育立場上鮮明回答了新時代應該“培養什麼人”的根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新征程中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明確了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面向未來,教育要回答好時代命題,就要立足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努力培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確保黨和國家的事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為新時代人才培養和教育強國建設指明了方向。

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當前,我們的教育正遭遇多元文化、多元價值觀等挑戰,社會上的各種思潮通過各種信息媒體向青少年奔涌而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潮給青少年帶來消極影響。如果我們不能用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加以引導,青少年就可能會迷失方向、喪失信念。為此,教育要堅持把立德放在人才培養的首位,把促進人的德性成長作為教育的首要任務。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四個自信”,肩負時代重任,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從自身做起、從點滴開始,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培養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新時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究竟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基本素質和精神狀態?當前,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質人才,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撐。但對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和人的全面發展需求,我國人才培養水平還有一定差距。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提出要培養一大批“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進一步豐富了“時代新人”的內涵。可以說,新時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品德,又要有真才實學,更要有擔當精神和開闊視野。教育培養的“時代新人”,要兼具中國情懷和世界眼光,善於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看問題想問題﹔要有迎難而上的奮斗精神,拼搏進取、樂觀向上﹔要有挑戰未知、敢於嘗試的創新精神,在不斷攻堅克難中努力追夢圓夢﹔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處理復雜問題的綜合素質和識變應變求變的實戰能力。

把立德樹人貫徹到各領域各環節。實現立德樹人,離不開教育體系的制度支撐。我們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把立德樹人貫穿到教育各領域、各環節,使素質教育落實落細。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工作的主線,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習。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引導學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始終做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新時代新征程,高校必須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更好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落到實處。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人才培養,方向至關重要。我們辦的是社會主義教育,要培養社會發展、知識積累、文化傳承、國家存續、制度運行所需要的人。這是我們思考和謀劃教育工作的邏輯起點,也是必須牢牢把握的正確方向。新時代新征程,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守我國教育的馬克思主義鮮亮底色,立足中國大地辦教育,聚焦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使命責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矢志奉獻國家和人民。

理直氣壯上好思政課。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建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為引領的課程體系,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堅持“八個相統一”,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是辦學之根本,也是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基石。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隨著信息化不斷發展,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的關系等都發生了革命性變化。高校要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統籌考慮大學師資隊伍的素質要求、人員構成、培訓體系等,不斷健全師資隊伍的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機制。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准,引導教師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不斷增強傳道授業解惑的本領,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當前,我國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但培養的人才與現實需求還有差距,創新意識、實踐能力、進取精神有待提高,特別是經濟轉型升級所需的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供給相對不足。教育強國建設急需大批與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高素質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高校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中肩負重大使命,要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加快建立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增加高素質人才供給。把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作為重中之重,大力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推進科研創新,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針對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態勢,下大氣力組建交叉學科群和強有力的科技攻關團隊,加強學科之間協同創新,加強對原創性、系統性、引領性研究的支持。著力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力爭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