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的重大轉變

2023年08月15日11:05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緊跟時代、放眼世界,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實現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的重大轉變。

地球是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家園,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各國的共同責任。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國際合作,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共建清潔美麗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中國的綠色發展,擴大了全球綠色版圖,既造福了中國,也造福了世界。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在尊重自然、保護自然中生生不息、繁衍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一連串的“世界之最”體現出中國推進環境治理、建設生態文明的決心,也向世界証明了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可以並行不悖。

塞罕壩沙地變林海、蒼山洱海恢復本色、九曲黃河重現清流……經過不懈努力,中國的綠色實踐結出累累碩果,也用一個個事實告訴世界,人與自然可以和諧共生。蒙古國記者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烏干巴雅爾說:“中國在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注重環境保護,為全球環境治理做出了很大貢獻,值得我們借鑒。”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發揮大國引領和表率作用,不斷凝聚國際共識。近年來,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荒漠化加劇、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在人類面臨共同挑戰的緊迫時刻,中國積極參與打造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的全球生態治理格局。中國為《巴黎協定》的達成和快速生效做出歷史性貢獻﹔率先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全面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時間實現碳達峰到碳中和﹔成功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一階段會議、《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為“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通過發揮引領作用﹔發起全球發展倡議,呼吁國際社會加快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中國勇於擔當,為人類可持續發展不斷貢獻中國力量。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厄·安諾生評價:“中國在環保國際合作層面展現出領導力。”巴西外交部可持續發展司司長萊昂納多·德阿泰德表示,中國正成為世界重要的環境守護者。

“眾力並,則萬鈞不足舉也。”中國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積極推動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國際合作。在發展中國家啟動10個低碳示范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實施200多個應對氣候變化的援外項目﹔發起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建設“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台,為120多個共建國家培訓3000人次綠色發展人才﹔落實全球發展倡議,推動建立全球清潔能源合作伙伴關系﹔推動聯合國有關機構、亞洲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新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在工業、農業、能源等重點領域開展綠色低碳技術援助、能力建設和試點項目……中國以積極姿態推動開展綠色國際合作,攜手世界各國共建美麗地球家園。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中國將與國際社會一道,同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守護好綠色地球家園,建設更加清潔美麗的世界。

(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 記者謝彬彬)

(責編:宋美琪、任一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