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許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日前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從歷史維度、理論維度和實踐維度深刻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對於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新征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譜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具有重要意義。
一
從歷史維度看,人與自然的關系作為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系,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必須面對並解決的問題。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現代化進程中,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為指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文化資源,將保護生態環境貫穿於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探索過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保護好生態環境,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不斷取得成效,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寶貴經驗。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在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下高度重視江河的治理以及植樹造林與綠化工作。毛澤東同志發出“綠化祖國”的偉大號召,提出“要使我們祖國的河山全部綠化起來,要達到園林化,到處都很美麗,自然面貌要改變過來”。改革開放以后,我們黨將環境保護確定為基本國策,日益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建設。鄧小平同志指出,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建設社會主義、造福子孫后代的偉大事業。197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填補了我國在生態環境領域的法律空白,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走上法治化道路。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們黨強調“人口、資源、環境工作要切實納入依法治理的軌道”,並在刑法中明確破壞生態環境必須接受法律的懲治,不斷修訂完善我國的生態立法。黨的十七大提出“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將“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寫入黨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經過不懈努力和奮斗,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舉世矚目,成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顯著標志。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了一系列科學論斷,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我們黨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納入中國式現代化總體格局,把建設美麗中國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堅持系統觀念,科學布局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等,樹立了現代化發展的生態文明新標杆。
二
從理論維度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理論成果,深刻揭示了人與自然之間的辯証統一關系,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賦予中華傳統生態文化嶄新的時代內涵,開辟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為我們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態根基提供了強大思想力量。
自然是生命之母和文明之基,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整體,自然界具有客觀實在性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先在性,人對自然界具有依賴性。馬克思指出,“沒有自然界,沒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麼也不能創造”。然而,隨著資本主義社會對自然肆意的開發和利用,人與自然關系從統一走向對立,導致自然資源的枯竭和嚴重的生態問題。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人與自然對立展開深刻批判,提出以變革社會制度的方式實現人的本質的回歸。習近平總書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多次強調“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系,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並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放在現代化發展中的特殊位置,致力於實現生態化和現代化共融共贏,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創新性發展。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生態倫理思想的理論升華。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態智慧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資源和生態保護思想,其中蘊含的朴素睿智的自然觀,至今仍給人以深刻啟迪。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繼承發揚了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並根據時代特點進行拓展和創新,使中華傳統生態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不僅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更賦予中國式現代化深厚底蘊。
三
從實踐維度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超越傳統的西方現代化模式的現實選擇。歷史已經証明,資本主義社會以資本為核心的現代化帶來了嚴重的生態危機和社會問題,西方現代化模式不具有普適性,難以解決人類面臨的生態問題。
在深刻反思西方現代化模式的基礎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人類命運與共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我們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強調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基本原則,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將美麗中國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重要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建設現代化國家,走美歐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幾個地球也不夠中國人消耗。”中國式現代化也不可能通過殖民主義世界性的資源掠奪和環境破壞取得,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必須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原則構建一種新的現代化實踐觀。黨的二十大指出,“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堅向縱深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理念貫穿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全過程,中國式現代化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道路選擇,為全球生態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為當代計,為萬世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讓天藍地綠水淨成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最厚重的底色,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篇章。
(作者系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實踐研究基地研究員、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Copyright © 1997-202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