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農墾:把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動能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中央第十一指導組以“海南農墾持續深化改革、進一步推進墾地融合發展”為題,聚焦改革突出問題深入墾區調研,提出6個方面23個問題和22條建議。海南省委圍繞中央指導組提出的“樹、細、活、融、嚴、強”等問題,切實摸清底數、剖析問題根源、提出解決措施,下決心從根本上解決海南農墾改革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近期,海南省委、省政府正研究制定《持續深化海南農墾改革推進農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著力破解長期制約農墾發展的難點堵點問題,為農墾改革發展注入新動能。
海南農墾抓住這一機遇,對標中央指導組提出的政策建議,積極行動,主動謀劃,推動《意見》早日落地生效。開展了“思想大解放、改革大突破、能力大提升”大研討活動,統一思想,全面糾治沉疴痼疾,取得了良好成效。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精氣神進一步“提”起來了,實干擔當的責任進一步“扛”起來了,經營管理進一步“活”起來了,政治生態持續好轉。今年上半年,海南農墾實現營收230億元,同比增長91.3%,居海南省國企營收第一名,創歷史新高。
天然橡膠保障能力“強”起來
圍繞天然橡膠產業“穩種植、穩產量、穩份額、穩膠農、深加工、高端化、國際化”總體發展思路,海南農墾謀劃推動產業發展“五個一”,即一個高端標准化膠園、一個現代化橡膠產業園、一個橡膠現貨交易中心、一個天然橡膠產業創新聯盟、一個天然橡膠產業發展基金。海南農墾擬在今年底完成25萬畝高端膠園劃定工作,實行統一撫管、統一割膠、統一收膠、統一儲運,建設八一、龍江2個省級標准化膠園示范點,分階段推進200萬畝標准化膠園建設,加快老齡低產膠園更新定植,到2035年老齡低產膠園佔比減少至10%左右﹔計劃以高端民用橡膠制品以及天然橡膠新材料為重點,建設橡膠及橡膠木加工一體的產業園,打造高端橡膠制造中心﹔計劃依托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交易中心,建立天然橡膠標准化倉儲基地,打造國際化天然橡膠現貨交易平台和交割中心。
同時,海南農墾梳理完成五個方面11項政策需求,積極爭取中央財政的支持,涉及膠園綜合生產能力提升、重大科技研發、建設“鏈主”企業等多個維度,並配合海南省發展改革委制定了《海南省天然橡膠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
今年上半年,海膠集團完成干膠產量2.67萬噸,同比增長85.6%﹔完成橡膠加工量59.59萬噸,同比增長99.78%﹔完成橡膠銷售量155.64萬噸,同比增長109.98%﹔實現營收170.34億元,同比增長79.4%。
土地管理“嚴”起來
土地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底數不清、國有土地被佔、土地“三過”等問題長期制約農墾企業發展。海南農墾積極爭取海南省委、省政府政策支持,通過一系列改革創新措施,提升土地管理水平,盤活土地資源,也為自貿港建設提供了要素保障。
在省級層面,《意見》從推動墾地規劃融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土地規范化管理、歷史遺留項目處置、職工群眾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墾地產業融合等方面給予支持。同時,海南省全面推進墾區詳細規劃編制工作,實現墾區詳細規劃全覆蓋。
在農墾層面,海南農墾採取一系列改革創新措施:
首先,啟動海南農墾“1+2+N”土地制度集成創新體系建設,以建立海墾土地資源高效利用體制機制為目標,圍繞探索推動省級農墾土地制度創新和強化墾區土地管理利用創新兩個重點任務,推動空間規劃、指標利用、土地資本化、墾地供地、資源運營、產權研究、產業用地、問題處置、簡化審批等“N”項制度集成創新,提出制度創新研究要點14項。
其次,通過開展生產隊居民點撤並整合、啟動非經營性建設用地移交、創新土地資本化模式,創新利用和管理農墾建設用地。
第三,著力強化土地規范化管理,整合土地信息化管理平台,逐步建立完善集圖形、屬性、經營主體、作物類別相統一的“一張圖”信息數據平台,做到精准使用利用土地。開展土地規范化管理專項行動,完成調查693.6萬畝,佔墾區面積的71.9%,初步確定未清理“三過”土地約6萬畝,完成38萬畝私墾私佔地使用現狀核查。各下屬企業共對64.7萬畝被佔地進行摸底調查,調處收回被佔地12.5萬畝。
墾地融合步伐“快”起來
墾區基礎設施落后,基層居民點面貌老舊,職工住房差,是墾地融合面臨的突出問題。海南農墾致力於破解墾區職工群眾住房難題,為墾區職工群眾爭取獲得了住房突破性政策,海南省委、省政府支持墾區職工群眾以成本價購買海南農墾統一建設的安置房,在墾地統一部署下多種模式建設保障性住房、以自願有償的方式辦理不動產權登記。
海南農墾實施墾區面貌“大改造”,聯合樂東、瓊中、臨高三地,研究制定墾區民生改善和墾地融合試點工作方案,爭取省級財政在兩年內以獎補的方式支持3個試點單位共計1.5億元,推動墾區民生改善。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城市更新”雙輪驅動,加快推進三亞立才、萬寧東新、保亭金江3個新農場建設試點,有序推進集中居住﹔與樂東、瓊中、陵水、昌江、臨高等市縣簽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協議,推動5個國家級全域土地綜合試點項目實施﹔與省內11個市縣組建墾地融合平台公司,將5.28萬畝農用地以資本化方式注入墾地融合公司開展耕地墾造項目。推進三亞墾地融合示范區項目建設。
企業經營管理“活”起來
針對經營管理粗放、機制不活問題,海南農墾多措並舉,打好“組合拳”、打通“腸梗阻”。細化經營管理,深入開展“大起底”工作,對經營、財務、人力、土地、科研等34類數據進行梳理,完善內部基礎數據跟蹤與更新機制﹔開展“兩非”“兩資”(非主業、非優勢業務﹔低效、無效資產)清理工作,進行產業鏈、價值鏈重組整合,推進扁平化管理﹔擬定科技研發管理機構方案﹔推進境外企業銀行賬戶可視化工作,探索建立境內外貨幣一體化“資金池”、境外財資中心,強化境外監管。
為激活內生動力,海南農墾推進實施《二級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與薪酬管理辦法》《跟隨投資管理辦法(試行)》等制度,啟動總部薪酬體系(績效)優化工作﹔加大授權放權力度,修訂海墾集團授權體系制度,按照整體授權與“一企一策”結合的原則,優化下屬企業授權管理制度,完善母子公司管理體制。持續穩妥深化海墾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二級企業開展下屬企業混改。優化人才隊伍,開展墾區干部大考察、優秀年輕干部專題調研,起草《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實施辦法(試行)》,推進薪酬改革及職業經理人試點工作。
鄉村振興首先是產業振興,墾地融合關鍵是產業融合。海南農墾實施“一場一品”升級產業發展體系,即1家農場公司培育1個主導產業,逐步打造以優質農產品為核心競爭力的全省龍頭企業,差異化培育農場公司主導產業,打造拳頭產品,積極融入屬地產業發展體系。一方面,建立以“一場一品”為主導的生產基地,支持各農場公司通過市場手段將職工自營經濟納入農墾管理范疇,提升產業組織化水平﹔另一方面,發揮產業公司優勢,強化產業協同,增強盈利能力。
今年上半年,農場公司累計實現營收8.37億元,同比增長143%。南繁產業實現營業收入6.64億元,同比增長62.8%﹔茶葉、咖啡、胡椒等產業全線增收,實現營收4.87億元,同比增加110.8%﹔商貿物流產業實現營收11.43億元,同比增長583.4%﹔存欄生豬38.15萬頭,出欄生豬23.48萬頭,存欄蛋雞103萬隻,產蛋7887噸,持續為海南省保供穩價作出貢獻。(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姚媛)
Copyright © 1997-202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