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

張忠軍
2023年10月10日08:25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習近平經濟思想體系嚴整、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是其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重要論述,堅持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和國家學說,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深刻總結並充分運用我國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科學回答了黨領導經濟工作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和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為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出了重大原創性貢獻,為新時代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提供了科學行動指南,指導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深刻把握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的核心要義和實踐要求,對充分發揮我們黨的政治優勢,完成好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是根本保証

歷史唯物主義關於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的原理,揭示了經濟與政治的辯証關系。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

中國共產黨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的百年奮斗,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歷史給人們的深刻啟示就是: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式現代化,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我們的全部事業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都根植於這個最本質特征和最大優勢”。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証,是我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根本點,是國家和民族興旺發達的根本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所在。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首要的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明確提出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第一條就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經濟工作是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做好經濟工作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大任務。堅持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領導,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長期實踐中確立的重大政治原則。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題中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作為執政黨,我們必須切實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扎扎實實做好經濟工作”“黨是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經濟工作是中心工作,黨的領導當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體現,抓住了中心工作這個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開”“能不能駕馭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不能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根本上講取決於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好不好”。黨的全面領導,能夠凝聚經濟建設的磅礡力量,激發經濟建設的強勁動力,確保經濟工作的正確方向和目標任務的順利實現。必須充分發揮黨的全面領導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堅定不移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

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最高政治原則

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是指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對經濟工作所涉及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的領導。

做好經濟工作,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特別是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是黨的組織體系的大腦和中樞,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之所以能克服一個又一個風險挑戰,推動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全面提升,最根本的原因是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黨中央權威是危難時刻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的根本依靠,在重大歷史關頭,重大考驗面前,黨中央的判斷力、決策力、行動力具有決定性作用。越是形勢復雜、任務艱巨、挑戰嚴峻,越要發揮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定海神針作用。

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必須全面、系統、整體加以落實。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首先要做到“兩個維護”。當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於關鍵時期,我們尤其需要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尤其需要在黨的全面領導下激發起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無比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要以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自覺服從黨中央領導,向黨中央看齊,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善於從講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政治上的主動是最有利的主動,政治上的被動是最危險的被動。政治問題,任何時候都是根本性的大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善於從政治上看問題。他指出,“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樣樣是政治,樣樣離不開政治”“隻有站在政治高度看,對黨中央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才能領會更透徹,工作起來才能更有預見性和主動性”。這些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經濟與政治辯証統一關系。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要求黨員干部成為政治上的明白人,對“國之大者”、黨之大計了然於胸,善於用政治眼光觀察和分析經濟社會問題,善於洞察經濟活動的政治后果,善於從講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把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體現到經濟工作各方面,體現到謀劃重大戰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務、推進重大工作的實踐中去,經常對表對標,及時校准偏差。想問題、作決策,要多打大算盤、算大賬,少打小算盤、算小賬,善於把地區和部門的工作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大棋局,做到既為一域爭光、更為全局添彩。

善於從講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必須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要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黨在領導社會主義事業中,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其他各項工作都服從和服務於這個中心。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現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必須立足我國國情,堅持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善於從講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發展獲得巨大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我們既發揮了市場經濟的長處,又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我們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大前提下發展市場經濟,什麼時候都不能忘了“社會主義”這個定語。要繼續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把兩方面優勢都發揮好。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斷促進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

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鮮明主題。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必須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把領導經濟工作的立足點轉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上來。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一項本質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立場,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部署經濟工作、制定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都要牢牢堅持這個根本立場,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實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力補齊民生短板、辦好民生實事,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經濟發展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戰略部署,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舉措。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就要認真貫徹落實這些戰略部署,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切實把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這個最大優勢,推動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在職能配置上更加科學合理、在體制機制上更加完備完善、在運行管理上更加高效。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這充分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黨的領導制度是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要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多下功夫,切實把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第一,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工作的體制機制,為推動各方面共同做好經濟工作提供重要保証。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戰略謀劃和統一領導,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落實機制。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定期研究分析經濟形勢,決定重大事項﹔中央財經委員會(領導小組)及時研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領導小組)及時研究經濟社會領域重大改革,其他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對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重大工作進行頂層設計、總體布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各地區按照黨中央要求,加強黨委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建設,黨委集體討論決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重大政策措施、工作總體部署以及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事項。

第二,更好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從1953年開始,我國已經編制實施了14個五年規劃(計劃),其中改革開放以來編制實施了9個,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編制和實施五年規劃,必須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開門問策、集思廣益,集中全黨全國智慧、凝聚各方共識,使其既堅持全國一盤棋,又充分發揮各地比較優勢,既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又著眼長遠、把握大勢,不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三,堅持和完善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決策部署的具體制度。黨中央關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謀劃和作出的,需要轉化為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貫徹落實的強大合力。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黨中央及有關部門建立完善了任務分工、督促檢查、情況通報、監督問責等一系列制度。通過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嚴密組織體系,確保黨中央關於經濟社會發展的每項決策部署都得到全程無縫落實﹔嚴格執行向黨中央請示報告制度,各地區各部門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問題和貫徹落實中的重大問題,必須及時如實向黨中央請示報告﹔完善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督查考核機制,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有效落實,保証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落到實處。

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黨的全面領導,意味著堅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總攬全局,就是統攬各項工作,整體推進黨和國家各方面事業﹔統攬國家治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協調各方,就是領導各級各類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一體行動,形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合力。

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就要更好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發揮好兩個積極性,始終是我們在處理中央和地方關系時把握的根本原則。要健全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的體制機制,理順中央和地方職責關系,統籌優化地方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構建從中央到地方運行順暢、充滿活力、令行禁止的工作體系,形成上下一條心、合力辦大事的生動局面。既要維護國家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又要賦予地方更多自主權,支持地方創造性開展工作,在保証黨中央令行禁止的前提下管理好本地區事務,允許不同地方進行差別化探索,鼓勵支持基層結合實際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不斷創造出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還要發揮基層首創精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發出來,就一定能夠不斷創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必須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激發全體人民的主人翁精神。

發揮地方、基層的積極性,必須堅持全國一盤棋,強化全局觀念、大局意識,堅決反對經濟工作中的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山頭主義、地方保護主義,決不允許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防止不切實際地定目標,更不能搞選擇性執行。堅決防止地方利益、部門利益凌駕於大局利益之上,堅決糾正為了地區利益而不顧整體利益和損害其他地區利益的錯誤傾向。

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體現在黨領導經濟工作之中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把我們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更加充滿活力。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我們解決了黨內許多突出問題,但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將長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將長期存在。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全黨必須牢記,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決不能有鬆勁歇腳、疲勞厭戰的情緒,必須持之以恆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

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體現在黨領導經濟工作之中,就要深刻把握反腐敗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將正風肅紀反腐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進治理、推動發展貫通起來。歷史經驗表明,大發展大建設時期常常腐敗問題多發,資金資源密集領域往往腐敗問題易發。反腐並不會影響經濟發展,反而有利於經濟發展持續健康。隻要存在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腐敗現象就不會根除,反腐敗斗爭也就不可能停歇。

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體現在黨領導經濟工作之中,就要將防腐措施與改革舉措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推進重點領域監督機制改革,有針對性地補齊制度短板。要從源頭上有效防治腐敗,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規范政商交往行為,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全面強化監督執紀問責,以強有力的政治監督,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位。以零容忍態度反腐懲惡,堅決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堅決防止領導干部成為利益集團和權勢團體的代言人、代理人,堅決治理政商勾連破壞政治生態和經濟發展環境問題,努力營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和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

不斷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各級領導干部肩負貫徹落實黨中央經濟工作決策部署的重要責任。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的科學化、法治化水平和專業化能力,關鍵是建設一支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干部隊伍。當前,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挑戰、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復雜。這些都對干部隊伍的素質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各級領導干部要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政治能力是領導干部第一位的能力。新時代新征程上,國內外紛繁復雜的環境,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時刻考驗干部的政治定力。如果干部政治素質不過硬,就經不起風吹浪打,關鍵時刻就會私心雜念叢生,甚至臨陣脫逃。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做到政治過硬、對黨忠誠,切實扛起政治責任,善於從講政治的高度做好經濟工作。

各級領導干部要全面增強各方面本領,成為勝任新時代經濟工作的行家裡手。要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本領,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創新的思路和辦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突破高質量發展的卡點瓶頸,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增強服務群眾本領,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下大力氣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增強防范化解風險本領,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善於統籌發展和安全,提高對重大風險的預見、應對、處置能力。加強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著力增強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能力。提高把握和運用市場經濟規律、自然規律、社會發展規律能力,堅持全球視野,增強戰略思維。堅持法治思維,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調控和治理經濟。要始終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創造性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部署,讓黨中央決策部署在本地區本部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校(院)務委員會委員、辦公廳主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