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2023年10月17日08:0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核心閱讀

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准確把握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的重大意義和戰略任務,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通過高水平環境保護,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后勁。”這是立足新發展階段,對謀劃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出的新要求,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態根基。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大意義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直接關系人類自身命運。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部人與自然關系發展的歷史。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面對人與自然深層次矛盾日益凸顯作出的智慧選擇,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也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石。在馬克思主義看來,人與自然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體,表現為自然界為人類提供生產生活資料來源和生存環境,同時人類經濟社會活動也深刻影響著自然的結構、功能和演化過程。當人類活動符合自然規律、在生態環境承受限度內時,自然就會促進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反之,當人類對自然過度開發利用甚至造成傷害時,人類生存發展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隻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平衡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才能不斷夯實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根基。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在人類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西方發達國家普遍走過一條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加速了對自然資源的攫取,帶來了生態環境破壞。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們黨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協同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重要體現。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程度是衡量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重要尺度。工業革命極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推動了人類文明形態由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躍進。但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的異化勞動將人與自然的關系對立起來,社會生產力的持續發展缺乏堅實的自然生產力基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重要體現,是對資本主義工業文明優秀成果的借鑒和超越,使我們能夠克服資本主義工業文明弊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內在要求

有什麼樣的發展觀,就有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是不發展、不作為,而是要通過高質量的綠色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在發展實踐中必須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走出一條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樹立正確發展理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理念科學,發展才能蹄疾步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超越了生態中心主義和人類中心主義的一元論,深刻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既不能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竭澤而漁,也不能在保護生態環境的過程中舍棄經濟發展而緣木求魚,而是堅持走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雙贏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增強系統觀念。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生命軀體,其內含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生命共同體,為人類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要注重從整體上把握生態系統各組分部分之間的有機聯系和相互作用,科學布局生態系統保護工程,促進生態系統質量的整體改善。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要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地理單元的完整性、生態系統的關聯性、自然生態要素的綜合性,增強各項舉措的關聯性和耦合性,更加注重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

堅持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深刻革命,明晰戰略路徑。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要堅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是一個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各部分既相對獨立又緊密聯系。降碳、減污,降低的是高碳經濟,減少的是“黑色經濟”,增加的是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和美麗經濟。擴綠、增長,可以增強碳匯能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隻有堅持統籌兼顧、協同發力,做好減法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做好加法擴大環境容量,才能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完善制度保障。制度和法治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實基礎,也是綠色發展的重要保障。用最嚴格的制度保護生態環境,要注重制度設計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損害嚴懲、責任追究。用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要注重統籌法律制訂、法治實施、法治監督、法治保障,著力形成法治合力。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任務,必須堅持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讓制度和法治成為剛性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堅持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凝聚社會力量。建設美麗中國是一項長期戰略任務,需要全體人民共同參與、共同建設。這就要求廣大人民群眾不僅在觀念上認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生態文明理念,而且在行為上積極主動參與污染防治、生態建設、環保監督等活動。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激發全體人民保護生態環境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鼓勵和引導全體人民自覺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為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凝聚起磅礡力量。

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發展路徑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准確把握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的重大意義和戰略任務,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堅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持續優化調整產業、能源、運輸、用地結構。培育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產業,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推進農業、工業、服務業等領域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推動重點行業和領域綠色轉型,著力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產業鏈。加大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引導綠色低碳消費,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力度。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為重點,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加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和修復。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生息,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明確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指標體系、具體算法等,推動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在生態保護補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方面的應用。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注重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政府和市場等關系,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提升重點領域能源利用效率,嚴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加快推動農業綠色循環發展,推動鋼鐵、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統籌推進低碳交通體系建設。

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准體系,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激勵和引導各類主體積極投身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以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催生發展新動能。加快研究制定生態保護補償條例,把生態保護補償納入法治化軌道。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和執法司法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統計監測和執法監督。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制度,強化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落實情況考核,推進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將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干部綜合評價、政績考核等的重要參考。

(執筆:黃茂興、丘水林)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17日 13 版)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