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得住 行得遠
深刻把握鞏固文化主體性的重要意義(專題深思)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文化主體性表現為對本民族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進程、地位作用等有清醒認知與高度認同,彰顯出主體意識與自信態度。鞏固文化主體性,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一個重大課題。我們要深刻把握鞏固文化主體性的重要意義,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為文化自信提供根本依托。國家的發展、民族的興旺離不開堅定的文化自信。有了文化主體性,就有了文化意義上堅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既植根於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深厚沃土,也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鞏固文化主體性,既需要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淵源、形成過程、發展趨向等,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堅定對自身文化價值、文化生命力的信念,增強文化自信﹔也需要全面把握當代中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對人類文明的積極貢獻,深刻認識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蓬勃發展為鞏固文化主體性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從而更好立足新的實踐推動文化繁榮發展。
為我們黨引領時代注入文化力量。我們黨歷來重視文化,注重以先進文化引領和推動社會進步。我們的文化主體性,是黨帶領中國人民通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建立起來的。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我們的文化主體性不斷鞏固。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這一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砥礪奮進,展現出更加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風貌,大大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鞏固文化主體性,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不斷增強實現民族復興的精神力量。
為增強國家認同奠定文化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這充分証明了中華文明具有自我發展、回應挑戰、開創新局的文化主體性與旺盛生命力。”以文化主體性為基礎建構起的國家認同,是中華民族凝心聚力的堅固基石。經過數千年積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等治理之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道德理念,知行合一、未雨綢繆等思想方法。這些文化基因深深影響著中國人民的精神世界,鑄就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深沉的歷史意識,成為國家認同感、民族自豪感的文化源泉。鞏固文化主體性,就要傳承好、發展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團結奮斗的磅礡力量打牢文化基礎。
為文明交流互鑒提供堅實支撐。中華文明是開放包容的文明,始終以兼收並蓄的胸懷與其他文明進行交流互鑒。文明借鑒是為了在堅守文化主體性基礎上成為更好的自己。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更加需要鞏固文化主體性。要堅持走自己的路,堅守好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秉持開放包容,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推出更多熔鑄古今、匯通中西的文化成果,與其他文明一道不斷豐富人類文明百花園。
(作者單位:武漢輕工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24日 13 版)
Copyright © 1997-202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