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的文化使命譜寫中華文明時代華章

臧峰宇
2023年11月08日08:06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習近平文化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發展的新境界,為我們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史,掌握“兩個結合”的科學方法,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南。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持續加強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學習、研究、闡釋,擔負起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以生生不息、欣欣向榮的文化力量譜寫中華文明時代華章。

隻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我們要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用大歷史觀觀察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闡明中華文明自我發展、回應挑戰、開創新局的文化主體性和旺盛生命力,揭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夯實文化自信的歷史根基。

中華文明的演進,有自身規律和民族特點。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既要走向歷史深處,也要從歷史深處走來。著眼於中華文明的未來走向,眺望人類文明的制高點,我們要以文化古今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鑒的思路把握中華文明從“過去之我”“現在之我”走向“未來之我”的內在邏輯,理解其中豐富的思想內涵,從中汲取自立自信自強的營養,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將文化自信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精神支撐,探究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文化創新機制,努力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精煉概括為“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貫、多元一體的大一統傳統,修齊治平、興亡有責的家國情懷,厚德載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義利兼顧的經濟倫理,天人合一、萬物並育的生態理念,實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執兩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維方法,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的交往之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傳承發展的根本,是在歷史中形成並在人們現實生活中依然發揮作用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道德原則和生活方式。今天,我們要深刻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自我,體悟“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載之遺韻”的文化氣魄,融通中外、貫通古今,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時代風採,為我們進行文化創新和文明創造提供豐厚滋養。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中華文明具有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並賦予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充足底氣。自古以來無數有識之士埋頭苦干、拼命硬干、為民請命和舍身求法的實踐,映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光芒,為中華民族持續發展提供了悠遠綿長的精神力量。隻有以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斷提振民族精神,在實踐中深刻彰顯時代精神,不斷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中華民族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巍然屹立,穩步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隻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堅持“兩個結合”的科學方法,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既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偉大變革的實踐相結合,又在體現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過程中實際促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轉化。

堅持“兩個結合”的科學方法,要深入研究其內在機理和實踐邏輯,並貫通於人民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的文化實踐中,持續鞏固我們的文化主體性。前進道路上,我們要遵循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思想方法,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創造中做到知行合一,使新的文化生命體彰顯強大的價值引領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堅持“兩個結合”的科學方法,要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在實踐場域產生“化學反應”,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作為推進理論創新的科學方法,“兩個結合”為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形成了具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使九州共貫、萬物並育、富民厚生轉換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共同富裕的價值原則,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堅持“兩個結合”的科學方法,要以辯証思維理解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諸多契合之處。彼此契合是實現二者結合的前提,在結合中豐盈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形式,使之彰顯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在結合中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實現了中華文化從傳統到現代的跨越,筑牢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文化根基。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

堅持“兩個結合”的科學方法,要以系統觀念和創新思維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動。“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我們要以唯物辯証法關於聯系、整體、發展的觀點認識發展任務艱巨繁重、發展環境快速變化、發展中的矛盾錯綜復雜、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補充、拓展、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內涵,使之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和新形式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自覺創造,是實現文化發展和實踐創造的文明結晶,是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在內的有機整體,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的精神氣象,是匯聚中華兒女共同奮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積澱和發展的,具有鮮明的中國風格和時代內涵。一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史,是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延展的,是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實踐探索中凝結的。體現時代精神的文化發展要貫通古今、融通中外,“外之既不后於世界之思潮,內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今天,我們要以新的文化使命邁向文化發展新高度,把握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主線,進一步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理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蘊涵,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使文化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體人民。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推動中華文明由傳統向現代轉型。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實踐基礎上的觀念前提。前進道路上,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以文化主體性創造未來,以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底氣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要努力將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與現代經濟發展活力結合起來,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邏輯,深入理解中華文明現代發展規律,有力激活中華民族的文化創造力。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實現中華文明與現代化的融合發展,以新的文化使命奮力譜寫中華文明時代華章。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維護人類和平所需。自古以來,中華文明就具有開放包容特質,其蘊含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倡導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中華文明所具有的突出和平性,決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前進道路上,我們應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形成兼容並蓄、博採眾長的格局和氣象,促進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以新的文化生命體化解沖突、凝聚共識,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不斷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教授)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