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市黃陂區: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 推動主題教育見行見效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武漢市黃陂區堅持以“四下基層”為抓手,組織黨員干部帶著感情、帶著使命、帶著問題下基層,送理論、尋良策、紓民困、解難題,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推動主題教育在基層見行見效。
堅持宣傳宣講下基層,面對面送理論。抓好關鍵少數講學。黃陂區“四大家”領導帶頭深入街鄉開展宣講30場,帶動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宣講772場。開展“木蘭先鋒大講堂”“黨課開講啦”等活動1900余場次,組織黨支部書記通俗易懂講政策、談體會,讓干部群眾在思想碰撞中堅定理想信念。創新活動載體送學。用好“周三有約”理論宣講品牌,組建老干部“木蘭紅楓”等25支特色宣講隊,線上線下開展宣講600余場,吸引近60萬人次觀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講清楚講明白。用好紅色資源促學。挖掘全區56處紅色資源,打造蔡以忱陳列館等32處現場教學點,建好“武漢抗戰第一村”姚家山村等全國紅色美麗村庄試點,讓黨員群眾在家門口接受紅色文化熏陶,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
堅持調查研究下基層,點對點尋良策。圍繞中心調研。聚焦區委“五新”建設等中心工作,組織領導干部確定調研課題408個,深入村組農戶、企業工廠調研2960余人次。研究出台支持產業發展“信創8條”、支持“木蘭游”高質量發展“黃金十條”等一批政策,助推湖北省首個信創產業園順利落地、全國鄉村振興示范縣成功創建。對標先進調研。聚焦產業創新發展,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帶頭領題,帶隊赴京津冀、長三角和大灣區對標式調研,精心選派13位優秀干部蹲點,吸收借鑒先進發展理念。通過走出去,簽約引進高新技術項目13個,總金額達727億元。聚焦問題調研。聚焦優化營商環境,開展“局長走流程”“一把手陪群眾辦事”體驗式調研,倒逼部門直面問題、靶向用力,破解辦事中的“中梗阻”難題。已有12個政務事項實現流程再造,創新推出黨員“陂小幫”服務團管家式服務,深受群眾好評。
堅持信訪接待下基層,心貼心紓民困。領導包案推化解。區“四大家”領導帶頭包保33個重點群體和288件信訪案件,區直部門、街道負責人包保負責382件,區街領導帶案下訪、開門接訪400余批次,推動信訪積案“案結事了”。目前中央交辦94件、省交辦167件信訪積案化解率100%,排名全市前列。多方參與促化解。創新實踐新時代“楓橋經驗”,建立全國道德模范孫東林等“一街一品”個人品牌調解室32個,培育一批道德模范、知名企業家、鄉賢名人等社會力量參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實現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人民調解“三調聯動”。“天匯社區調解室”易慶洪獲評“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線上平台助化解,以區街村“三級貫通”的視頻調解系統和“法指針”公共法律服務APP為依托,隨時開展線上調解和法律咨詢,已接待群眾線上咨詢11429次,線上成功調解矛盾395起,切實減輕群眾訴累。(黃軒)
堅持現場辦公下基層,實打實解難題。服務在一線延伸。建立黨員“雙報到、雙報告、雙服務、雙評議”機制,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8800余名領導干部帶頭下沉社區,開展社情民意收集、燃氣安全宣傳、空巢老人關愛等服務活動。推行“一個黨員幫三戶”模式,發動1.5萬名農村黨員與4.5萬余戶群眾結對幫扶。問題在一線解決。結合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大力推進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組織黨員干部走進村子、深入院子、同坐凳子,通過“灣頭議事會”“紅色屋場會”等議事載體,面對面與群眾交流,收集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979個。發展在一線推動。建立區級領導聯系包保重點項目機制,選派區級領導擔任新一代信息技術、軌道交通、文旅融合等九大產業鏈鏈長,定期深入一線現場研究、現場指導、現場協調,為企業協調解決融資貸款、用水用電等問題231個,推動湖北最大的紡織供應鏈企業華紡鏈公司順利落戶、20平方公裡武漢現代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加快建設。(黃軒)
Copyright © 1997-202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