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民政部組織編寫的《深入學習習近平關於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一書,不久前由人民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深入學習習近平關於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分專題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政工作重要論述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核心要義、精神實質、實踐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系統回答了新時代新征程民政事業改革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從中既可以體會到習近平總書記深厚的民生情懷和對民政服務對象的特別牽挂,也可以領會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民生為重的政策取向在民政領域的具體化。
全面認識民政工作的特殊性、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對民政工作的領導,增強基層民政服務能力,推動民政事業持續健康發展”。這一重要論述揭示了民政工作的特殊性與重要性。
縱觀人類發展史,可以發現這樣一條歷史公理:民生好壞決定著民心向背,民心向背決定著政黨(政治集團)命運與國運興衰。歷史典籍與現實中均可見厚民生者受擁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是最大的政治”,這兩個“最大的政治”其實是相通的,隻有持續不斷地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才能贏得民心,隻有贏得民心才能鞏固政權並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理念和價值取向是人民至上,它必然要求以民生為重,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民政工作涵蓋了救助低收入困難群眾、養老服務、兒童福利、殘疾人事業、慈善公益以及婚姻登記、殯葬服務、社會組織與基層社會治理等,是與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體聯系最直接、最密切、最廣泛的政府工作,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重點領域。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這一定性決定了民政工作的根本立場、價值取向和重要性,也為民政部門圍繞改善“民生”、贏得“民心”開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將民政工作界定為“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明確各級民政部門要“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強調對各類困難群眾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要“促進公共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弱勢群體傾斜”。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一系列關於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突出體現了民政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不可替代的特殊性與重要性。如果民政工作做得不好,就意味著會突破社會公平底線、損害國家治理根基。以人口老齡化為例,根據65歲及以上佔總人口之比的標准,我國在2000年達到7%而進入老齡社會,2021年佔比達到14.2%,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口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如何積極有效地應對人口老齡化、滿足數以億計老年人的服務需求,是我國面臨的日益嚴峻的巨大挑戰。繼2018年國家在民政部設立養老服務司之后,2023年的新一輪機構改革又在民政部新設立老齡工作司,老齡工作司將承擔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具體工作,這表明黨中央賦予民政部門主管全國老齡工作與養老服務的重大職責任務,更足見民政工作關乎國計民生發展全局。
民政工作直接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更是檢驗中國式現代化進程與建設成色的重要指標。因此,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進程中,必須全面認識新時代民政工作的特殊性與重要性,通過民政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切實幫助困難群眾排憂解難、兜住社會公平正義的底線,奠定民生保障牢靠基石,進而不斷滿足全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與時俱進地拓展民政工作新內涵
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黨的二十大報告,都已明確提出了國家現代化進程的時間表、路線圖,設定了一系列目標任務如2035年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客觀上要求民政工作超越傳統格局、發揮更大作用。這一要求已經充分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中,也應充分體現在民政部門新舉措與民政工作新成效上。例如,民政部負責兒童福利事務,但長期隻面向孤殘兒童、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群體,這一群體的規模在持續縮小,而規模更大的流動兒童的健康成長已提上重要議程,未來全體兒童都需要通過相應福利制度安排分享國家發展成果、實現自身健康成長,特別是個性化兒童服務需求日益高漲等因素,使兒童福利供給更具迫切性。因此,新時代的民政工作必須守住底線,但不能隻固守底線,而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為取向,確保基本民生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通過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水平,達到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的民政工作要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貢獻的更高要求,進而實現從傳統民政到現代民政、從主要面向困難群體到服務全民的升華。
具體而言,民政工作需要與時俱進地拓展新內涵。在民政工作對象上,社會救助要從面向低保戶與特困戶向低收入家庭擴展,在切實保障低收入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條件下,不斷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與消費差距﹔養老服務要從特困老年人向全體老年人擴展,盡快建立健全基本養老服務制度,讓普惠性養老服務成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保障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可靠制度安排,同時將對老年人的服務由老有所養發展到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兒童福利要從困境兒童向全體兒童擴展,真正以促進全體兒童身心健康為目標,做到不斷增進兒童福祉,降低生育養育教育“三育”成本,為實現人口均衡發展創造條件。在保障內容上,要從物質保障擴展到兼顧精神保障,從保障基本生活提升到維護人的合法權益與尊嚴,為城鄉居民實現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都富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資源配置上,要從依靠政府公共資源發展到主動開拓社會資源、撬動市場資源,大力發展慈善公益事業,借助市場力量增加養老育幼及其他社會服務供給。在治理方式上,要從政策性文件主導步入法治化軌道,從政府管理向政府主導下的多方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轉化,讓人民群眾有清晰穩定的安全預期,並有暢通的途徑參與社會治理。最后,在切實維護底線公平的基礎上,以持續發展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與社會服務筑牢共享成果、共同富裕的根基,以各類社會力量有效參與的基層治理夯實國家治理的根基,以更大更好的作為實現民政工作整體升華。
以精准政策開創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重要論斷。對民政工作的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明確要求。例如,在社會救助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從實際出發,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要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完善兜底救助體系,加快縮小社會救助的城鄉標准差異,逐步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兜住基本生活底線”“要針對特困人員的特點和需求精准施策,按時足額發放各類救助金”“健全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對象精准認定機制,實現應保盡保、應助盡助、應享盡享”。在發展養老服務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特別要強化對特困、低保、高齡、失能老年人的兜底保障”。在兒童保障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要“為少年兒童提供良好社會環境”“完善幫扶殘疾人、孤兒等社會福利制度”。在慈善事業發展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我國慈善事業制度”“要加強公益慈善事業規范管理”。在社會治理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要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更好為社區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細化服務”,等等。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要求,都是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
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提升民政政策的精准度。在這方面,一要高度重視調研。民政工作直接服務人民群眾,不了解人民群眾的需要特別是困難群眾的急難愁盼,不可能制定出好的政策,隻有深入調研,才能全面了解人民群眾的訴求和滿足其需要的客觀真實情況,這是提升政策精准度和民政工作效能的前提條件。二要優化供給。當前,民政及相關領域服務保障供求脫節的現象並不罕見。例如,在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的情形下,我國養老服務機構床位總量不足卻出現空置率近50%的現象,絕大多數失能老年人與高齡空巢老年人隻能居家,大量低齡健康老年人卻在養老機構養老,國家對居家養老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大。兒童福利事業發展不能適應兒童流動規律,相關設施出現了新的城鄉失衡現象﹔“十四五”期間設定的每千人口4.5個托位數,與生育率下降脫節﹔有利於兒童心身健康的心理輔導、精神撫慰、自強訓練體系還很欠缺,等等。因此,應在強化調研、摸清情況的基礎上,優化調整基本社會服務的供給結構,確保以有效供給滿足真正有需要者的需要,同時避免資源浪費。三要分類施策。從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提出的“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的要求,可以看出民政工作的復雜性,唯有分類施策才能精准有效。例如,社會救助對象陷入生活困境的致因與擺脫困境的需要不同,救助政策也需要有所不同,加快構建分類分層救助體系具有必要性。在養老服務對象方面,不同收入水平、不同職業與文化背景、不同身體狀況以及地域之間的差異性,同樣決定了需要在養老服務政策中提升精准度。在社會組織方面,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是三種使命不同、運行方式也不同的社會組織形態,一概而論不可能促使其發展更好,特別需要分類治理。慈善事業具有廣闊發展空間,但傳統的親友相濟、鄰裡互助難以為繼,要真正促使其得到大發展,還必須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路,比如社區慈善就可以成為一個重要突破口。如果能夠對各類民政政策全面梳理、加快完善,必定能夠開創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需要指出的是,民政工作千頭萬緒,還需要相關部門高效協同。如社會救助雖然是以民政部門為主,但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災害救助卻分布在其他多個部門,如果不能協調一致,其工作效能必受影響。慈善事業由民政部門主管,但它離不開有力的財政稅收政策支持,其助力社會建設更是涉及各個公共領域,沒有相關部門配合聯動,同樣會發展乏力、作用有限。還有養老服務包括公益性的養老服務事業和營利性的養老服務產業,同樣需要相應的公益政策與市場政策配套,等等。因此,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進程中,民政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還需要部門之間高效協同、相關政策系統集成。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Copyright © 1997-202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