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屏南縣堅持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根本評判標准,用心用力解決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集中辦成一批惠民利民的實事好事——
福建屏南:群眾“心上事” 我們“上心事”
“柏源千畝梯田的水稻已經完成收割,最近來村裡的客人變少了,是否可以壓茬種植油菜花再次吸引游客?”“長者食堂什麼時候開業?”“河道兩岸的路燈線路老化,存在安全隱患,能不能提升一下?”“我家裡晒了一些筍干和地瓜粉,想問問村庄哪裡可以擺攤銷售?”……近日,在福建省屏南縣長橋鎮柏源片區“夜談會”現場,片區群眾紛紛向進村干部提出自己的“微心願”。
針對“夜談會”現場收集到的群眾“微心願”,長橋鎮黨員干部積極回應、迅速採取“兌現”措施:在柏源梯田種植油菜花300畝,正式啟動柏源長者食堂營運,完成柏源照明系統提升項目建設,在游客服務中心增設農產品展示展銷區域……短短時日,柏源片區群眾的眾多“煩心事”逐件變成了“開心事”。
“‘微心願’雖‘小’,卻往往是群眾感受最真切、最盼著解決的事。主題教育中,我們以解鎖群眾‘微心願’為著力點,積小勝為大勝,讓群眾在一件件辦成辦實的‘小事’中不斷增強幸福感、獲得感。”屏南縣長橋鎮柏源片區黨委書記鄭榕介紹道。
柏源片區黨員干部解鎖群眾“微心願”,是屏南縣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推進主題教育走深走實的一個生動實例。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屏南縣堅持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根本評判標准,把學習推廣“四下基層”作為重要抓手,扎實開展“四下基層貼民心、感恩奮進建新功”“立足崗位作貢獻”等活動,動員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基層一線傾聽群眾“心上事”,用心用力解決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集中辦成一批惠民利民的實事好事。
如何及時精准掌握群眾“心上事”?屏南縣深入踐行“夜談會”機制,推動鄉鎮干部下沉廊橋庭院、食雜商超等群眾茶余飯后的“打卡點”,通過與群眾嘮家常、話發展,廣泛收集民生問題和群眾訴求,梳理形成問題清單、措施清單、責任清單,由鄉鎮挂村領導、包村干部、村“兩委”、“六大員”隊伍等組成“微心願”幫幫團進行逐一“兌現”,並將每月工作成效報送縣委組織部。形成由縣級部門督促指導、鄉鎮協調推進、村級具體落實的閉環辦理機制,構建起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實現服務群眾常態化高效化。
截至目前,各鄉鎮已累計開展“夜談會”187場,覆蓋干部4585人次,進村“夜談”解決各類民生難題126件。
同時,屏南縣注重推動解決“一件事”向辦好“一類事”延伸,鼓勵引導基層結合實際推行“周三便民服務日”“廊橋議事”“社區網格化服務”等機制,採取“上午入戶+下午坐班”“居民點單、平台接單、部門辦單、居民評單”等形式大力開展“接訴即辦”,推動民政、農業、殘聯、醫保、社保等高頻類民生事項辦事窗口“前移”,進一步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我之前就接到通知要及時辦理社保實名認証,但是我不會使用手機,還好駐村服務隊上門走訪,不僅現場幫我完成了社保資格認証,還幫我開通了電子社保卡、繳了醫保,我的心一下子就寬了。”63歲的代溪鎮謝厝村村民鄭福金欣慰地說。
此外,為不斷增強工作預見性、主動性,更好地回應群眾“急難愁盼”,屏南縣探索建立“三固定、三公開、三評議”的縣鄉村三級常態化集中接訪機制,將信訪接待工作重心向鄉鎮、村(社區)延伸,對基層信訪問題做到定期處理、限期辦理、閉環清理,打造了具有屏南特色的基層調解通道,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難事不出縣、矛盾不上交”。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全縣累計接待群眾來信來訪526人次,及時受理率和按期答復率達100%、群眾滿意率達98.33%。(本報記者 葉陳芬 通訊員 詹妙珠)
Copyright © 1997-202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