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慈利:“四下基層”解開為民密碼 政務服務提質增效

2023年12月19日09:11 |
小字號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從審批流程“大瘦身”到審批時限“大提速”,從“拿地即開工”到“驗收即領証”,從“多次跑”到“一次跑”甚至“不用跑”……慈利縣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走流程、轉作風、促發展”行動,把學習推廣“四下基層”作為主題教育重要抓手,引導干部扑下身子、下沉一線查找問題,實現了政務服務的華麗蝶變,助推慈利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場景之變:齊抓共管跑出“加速度”

主題教育以來,慈利縣委、縣政府聚焦政務服務標准化、規范化、便利化,高站位謀劃,高規格統籌,加快構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推動工作由“部門推動”向“黨政統籌”轉變,由“單打獨斗”向“齊抓共管”轉變,真正實現了理念提升、模式革新、流程再造、智慧賦能。

該縣政務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全縣審批職能向“首席代表”集中,“首席代表”審批決定權達60%。同時,推行“一站式”自助服務,既免去了群眾辦事排隊的困擾,又大大減少了時間成本。

為了優化群眾辦事體驗,慈利縣按照辦事對象、辦事流程等,劃分不同業務場景,依托智能櫃機,打造張家界市首家“24小時智慧車管所”,支持24小時辦理車駕管業務,提供集拍照、體檢、繳費、制証、取証於一體的“一站式”服務,將原本半個小時的業務壓縮至10分鐘,壓縮率高達33%。

流程之變:高效協同提升“體驗度”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慈利縣政務服務群眾體驗度不斷提升的背后,是慈利審批服務職能重塑和審批服務流程再造的“真功夫”。

一窗受理、內部流轉、智能“秒批”……慈利縣主動打破數據壁壘,以數字化倒逼改革,全面梳理事項辦理流程,開展業務流程再造和優化設計,在審批環節上做減法,在服務細節上做加法,量身打造“一件事一次辦”的套餐式服務,實現由“分頭辦”向“一處辦”轉變。創新打造“二手房水電氣過戶”、“線上房抵貸”、“殘疾人証”一件事一次辦,通過“政務一體化”平台,實現各部門間的數據共享,整合業務流程,實現業務一窗受理、內部流轉、智能“秒批”,切實解決企業群眾辦理政務服務事項時審批耗時長、環節多、反復跑路等堵點、痛點。

該縣依托“智慧慈利”平台上線“慈利監督碼”,下設“清廉碼”和“營商碼”,在政務大廳各窗口和重點企業放置“監督碼”1000余個,實現營商環境訴求24小時常態化受理。群眾隻需“指尖操作”,即可通過小程序在線反映訴求、查詢投訴舉報辦理進展,實現“碼上報、碼上查、馬上辦”。

效果之變:利企便民增加“滿意度”

慈利縣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推動主題教育學在深處、謀在新處 干在實處,打造政務服務體系的“慈利樣板”,最大程度做到利企便民,讓服務“優起來”,群眾“樂起來”,品牌“亮起來”。

事項下沉,服務上雲。慈利縣加快推進政府服務扁平化改革,推行窗口前移,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將審批事項“下沉”至鄉鎮(街道),甚至村(社區)。全縣427個村(社區)便民服務站設置“黨群綜合”“農業綜合”“產業發展”“社會事務”“綜合治理”5個窗口,98項熱點高頻民生事項就近辦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已經實現。

距離縮減,服務加分。政務服務沒有最好,隻有更優。慈利縣堅持從時間、空間上縮減干群距離,為群眾帶去無微不至的服務。“幫代辦”暖民心,427個村(社區)幫辦代辦服務全覆蓋,從“企業、群眾跑”變為“政府跑”,如運用“流動檢測站”開展“送檢下鄉”便民服務2200余次,讓群眾在家門口辦理摩托車年檢,享受“放管服”改革的成果。

工作干得好不好,群眾說了算。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慈利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以群眾滿意為落腳點,實實在在聽民聲、知民意、解民憂,積極作為,政務服務形成“服務—評價—分析—反饋—整改—回訪”的工作閉環,從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把脈問診、找准症結,動真碰硬抓好整改,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用民生溫度檢驗主題教育深度。(黎小湘 吳娟)

(責編:王珂園、秦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