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友:擇一事終一生

2023年12月27日09:57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小字號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我不相信這世界上有完美犯罪

隻要做過,就一定會留下痕跡”

作為一名與爆炸、放火案打了38年交道的專家

孫玉友堅定地說

孫玉友是公安部鑒定中心

涉爆案件偵查技術處處長

他和同事們的工作

就是在瓦礫和廢墟中尋找蛛絲馬跡

用刑事科學技術還原現場

從而為打擊犯罪提供依據

“鼻子裡的味道一個星期才消失”

1985年,孫玉友從蘭州大學化學系畢業

面對20多個單位伸出的橄欖枝

他選擇了當一名人民警察

一干就是38年

1986年5月的一天

河北省石家庄市贊皇縣一個小村庄

突然發生了爆炸

這是孫玉友第一次來到案件現場

地面、樹上、電線上到處都慘不忍睹

由於天氣炎熱

空氣裡充斥著一股濃濃的腐臭味

使人產生一陣陣要嘔吐的感覺

連飯都吃不下

剛參加工作的孫玉友

勘查到一堆零亂的雜物旁邊時

看到慘烈的血腥場面

他終於沒忍住吐了出來

看到身旁的老專家們

仍在心無旁騖地工作

孫玉友受到了很大的觸動

“你心思放在工作上

也就忽略掉其他東西了”

勘查結束后

他把身上的衣服全部換洗掉

但鼻子裡那股濃濃的味道

直到一個多星期后才徹底消失

“如果不第一時間沖進去,你就會錯過時機”

爆炸和火災現場

常常存在未爆炸彈、有毒氣體等多種危險

但孫玉友和同事們

往往第一時間“逆行”進場

有一次孫玉友負責勘查

一起重大燃燒爆炸事故

為了盡快弄清現場情況、查明爆炸原因

他和同事們不顧危險

穿著普通短袖勘查服

戴著簡易防毒面罩就進入了現場

當時濃煙滾滾

身旁小爆炸時有發生

空氣中的有毒氣體

熏得大家眼睛紅腫

嗓子說不出話

后來才知道

還有680多噸劇毒物質氰化鈉

被炸散落在整個現場

他們就是踏著這些物質進去的

更令人后怕的是

如果當時下雨

氰化物會釋放氰化氫

會經由皮膚被人體吸收

所有人就危險了

“有些案件是不能等的

如果我們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后續調查就很難

你就會錯過時機”

孫玉友說

“作為現場知識和經驗比較豐富的警察

我更應當是那個挺身而出的人”

在這次“冒險”之后

孫玉友和同事們一起研究制定了

一系列現場勘驗、技術和裝備規范

把經歷變成了經驗

“讓別人復勘現場的時候,沒有事情可做”

孫玉友非常看重現場勘查工作

這些年來

他出過多起爆炸和火災的現場

從藏在縫隙裡的小玻璃渣

到粘膠上留下的DNA

他從不放過一個異常的細節

對案情反復斟酌推演

“很多案件

如果沒有把整個現場真相搞清楚

有的時候可能會造成冤假錯案

甚至放縱犯罪分子”

孫玉友說

爆炸和火災現場往往特別混亂

在大量的廢墟中去尋找物証

實際上是特別難的一件事

有一次僅從現場提取供進一步辨別的殘渣

就多達3000袋

孫玉友經常講

“對整個現場的勘驗不能有任何遺漏

要讓別人復勘現場的時候

沒有事情可做

隻能用我們的勘驗結果

對現場做進一步的分析研判”

“我不敢說我是神探

隻能說在爆炸放火偵查方面

特別是現場勘查這個方面

我可能比別人經驗更豐富一些

看問題可能跟別人這個角度不一樣

認識問題更深刻一些而已”

孫玉友說

他始終相信

隻要把所有能做的工作都窮盡

哪怕當下破不了的疑難案件

也會有希望

被后人採用更先進的技術偵破

“擇一事終一生,這就是我最好的人生”

今年馬上60歲的孫玉友

隻休過一次長假

當時他帶著妻子和孩子打算登泰山

剛到的那天晚上十點多

一個緊急的電話響起

他把妻子孩子丟在泰山

自己又踏上了趕赴現場的路途

“近些年其實去現場少了

因為案子少了

說到底是我們國家社會治安狀況好了”

孫玉友笑著說

如今科研、培訓在他工作中的佔比越來越重

孫玉友從工作中發現

基層技術人員對爆炸物的知識相對匱乏

他和同事們就利用一切機會

舉辦培訓、傳授經驗、編寫資料

為公安機關提升刑事技術能力夯實了基礎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

孫玉友組織中心爆炸案件現場勘查團隊

開展了關於基層公安涉案爆炸物鑒定現實困難和實戰需求的調研

團隊先后赴浙江金華、貴州遵義等多地公安機關實地調研

並面向全國20多個省市基層辦案單位開展線上調研

明確了加強爆炸物鑒定國家標准宣貫實施和基層技術人員培訓的重點方向

談起他的工作

他總是充滿熱情

他說,我們人生很短

能夠為老百姓伸張正義做出點貢獻

是一件非常非常好的事情

“擇一事終一生

我想這就是我最好的人生”

監制:梁昌杰 任偉

策劃:岳小喬 楊麗娟 皇甫凌雨

統籌:晉慧珍 陸強 高乾 袁猛 邵磊

拍攝:王靖遠 張慶揚

剪輯:王靖遠 孫曼玉

文案:馮慧文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