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
這些重大論斷的提出,何以重要
編者按: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貫徹落實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報刊社短視頻品牌《黨校微講堂》與人民網理論頻道《理論觀察》欄目,圍繞學習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出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系列文章。
黨的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堅持學以致用,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實踐,為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提供了豐沛的精神動力。進入新時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一個東方大國所應有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更加清晰彰顯。
新時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要有新氣象新作為。在此重要的時間節點,今年10月7日至8日,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與2013年與2018年相比,此次會議名稱增加了“文化”二字。會議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的重要性無法用言語說盡,因為這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力量。縱觀人類歷史,文化與社會主義有著與生俱來的不解之緣。隻有在文明發展到一定高度,在馬克思主義的創立帶來人類歷史上的革命性變化后,關於文化的認識才達到了自覺、深刻和科學的程度,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演進連接在一起,變成改造我們社會的強大思想武器。
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高度重視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在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提出諸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內涵十分豐富、論述極為深刻。習近平總書記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對文藝工作、新聞輿論工作、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文化傳承發展等各個領域進行了全面的統籌謀劃、分類指導和部署推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創新理論。
提出“堅定文化自信”重大論斷
新時代以來,我們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上正式提出了“文化自信”,並於黨的十九大正式寫入了黨章。這使我們明白,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背后的文化認同是深入人心的最大公約數。從新時代的歷史方位看,文化自信指明了新時代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實踐方向。文化自信的提出彰顯了我們黨對鞏固文化主體性的高度自覺,表明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文化自覺。也正是基於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習近平總書記不斷地從中華文明寶庫裡汲取治國理政的智慧,賦予新時代以豐富理論內涵,更為“第二個結合”的最終提出提供實踐基礎。
提出“文化主體性”重大論斷
在今年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我們鮮明提出了“文化主體性”的重大論斷。毫無疑問,一個民族隻有樹立文化主體性,才能擁有堅定的文化自信,才能實現真正的自立自強。從概念上講,文化主體性是指一個文化個體、群體或民族在文化創造、傳播、接受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它強調文化參與者在全球化背景下,堅守本民族、地域或群體的文化特色,保持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同時積極與其他文化互動、交流、融合,從而實現文化創新與發展的過程。簡而言之,文化主體性是一種在多元文化語境中,既能堅守自身文化特色,又能積極與其他文化互動並創新的文化態度和精神品質。我們反復強調的“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和“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文明精神充分體現我們黨對文化主體性認識的不斷深入,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不斷深入的文化自信和文明意識的自覺,有利於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並緊緊抓住文化領導權。
提出“兩個結合”重大論斷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區別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獨特標識。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積澱了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兩個結合”重大論斷的提出,第二個結合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什麼?我們認識到,這是我們的“根脈”,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基因。“兩個結合”重大論斷既鞏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表明了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也體現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証取舍、推陳出新”的文化發展理念。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我們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為我們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
水到渠成,正當其時。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我們黨在新時代既自信又從容,步伐既穩健又開闊。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貢獻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正是從實踐中來、從成就中來、從理論中來、從思想中來、從文化中來。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
相關鏈接:
Copyright © 1997-202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