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堅持“第二個結合”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這一重要論述指出了文化建設的方向,闡明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目標任務,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內容。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進程中推進和實現,“第二個結合”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必由之路。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自覺擔負起特殊的文化使命,即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立足實踐需要和歷史任務,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和借鑒外來優秀文化,創造符合時代潮流、引領時代發展的文化生命體。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建立一個新中國的革命目標指引下,逐漸肩負起建立中華民族的新文化使命。毛澤東確立了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性質,即新民主主義文化。新民主主義文化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在文化建設領域的指導地位,又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在文化領域的指導地位,制定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建設總方針,強調社會主義文化要有中國特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立足新的歷史方位,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明確提出黨在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即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個結合”的重大論斷,體現了對民族復興中文化維度的突出強調。
“第二個結合”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發展、飽受挫折又不斷浴火重生,都離不開中華文化的有力支撐。”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從中汲取豐富的養分,並在此基礎上結合社會和時代的需要進行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魂脈。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應當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把握人類文明演進的規律,始終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進程中,“第二個結合”中的兩個方面相輔相成,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
“第二個結合”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指明了方向,內在地形塑著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特質。“第二個結合”將馬克思主義的人學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民本思想有機結合,致力於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決定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唯物史觀認為,人類社會是由諸多要素組成的有機統一體。這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自然協調、整體系統、中正和諧、永續發展的理念高度耦合。兩者的結合內在決定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一種整體性、系統性的文明,是一個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在內的文明復合體。“第二個結合”也決定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追求的大同世界和馬克思主義追求的共產主義社會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兩者的結合催生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人類情懷。在人類文明向何處去的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積極回應人類關切,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作為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自由人聯合體”思想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協和萬邦”“世界大同”思想的時代延伸和當代詮釋,旨在追求全人類共同價值,匡正了“歷史終結論”謬誤、消弭了“文明沖突論”隔閡,表達了追求人類文明進步的熱切渴望,對推進人類文明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中華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第二個結合”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思想資源,指明了道路方向。其所帶來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必將推動中華文明展現新氣象,創造光耀時代、引領世界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Copyright © 1997-2024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