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把關鍵小事辦成人民群眾暖心實事

2024年01月03日14:50 |
小字號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安徽省池州市注重把問題檢視整改與為民辦實事結合起來,推動各基層黨組織圍繞“干部職工關心關注的小事、人民群眾天天有感的小事”,聚焦群眾最關心、最愁盼、最有感的問題深入開展檢視整改,實實在在辦好惠民利民便民實事,用“人民滿意”檢驗主題教育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梳理涉及人民群眾衣食住行、水電氣網、托幼就醫、便民利民等方面問題2837個,解決2578個,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暢通渠道 讓呼聲被聽見

2023年11月,貴池區秋浦街道率先上線了“智慧網格小助手”微信小程序,不僅為社區基層工作者掌握社區情況提供了有效載體,還讓社區居民有了便利的“發聲平台”。

余小朋是貴池區秋浦街道翠微社區的一名網格員。在日常走訪時,若發現違章搭建、小區設施破損等問題,她就會打開手機“智慧網格小助手”微信小程序上報情況。另一邊,社區網格長和社區書記通過個人網格賬號了解到網格員巡查反映的問題后,及時“派單”給物業公司或者城管中隊,從而快速為居民協調解決問題。

“‘智慧網格小助手’包括居民端和網格端兩大服務模塊。居民通過小程序可查詢便民服務、了解活動信息、反映訴求等,網格員通過它可省去日常網格走訪中繁重的排查和紙質化記錄工作。現在上門入戶,我們隻要帶上手機就行了。”余小朋感慨。走訪中,她能夠准確使用小程序標記好網格重點人員,並及時上傳走訪情況。

2023年,池州市在“線上”結合“民聲呼應”、12345政務服務熱線等平台的基礎上,創新開發社區便民服務微信小程序“智慧網格小助手”,積極打造“‘池’誠為民服務萬家”社區服務品牌,推動形成社區服務“閉環圈”。目前該小程序正在多個城市社區推廣。

“線上”精准發力,“線下”深入基層,讓群眾反映渠道更加暢通。

“我們小區大、人口多,老年人卻沒有活動場地,社區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2023年9月25日,在石台縣仁裡鎮金錢山社區的“紅色議事廳”裡,金山陽光小區居民查為民說出這一“心願”,其他居民十分贊同。

第二天,金山陽光小區黨支部便將收集的民情民意反饋給社區。在社區黨總支、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有效聯動,積極與相關部門對接之下,小區老年活動中心完成了前期選址、門面租用和裝修工作,待設備採購齊全,便可對外開放。

2023年,仁裡鎮通過“自治+聯治”提升服務效能,在黨建引領“多網合一”的基礎上,在每個網格中就近吸納在職黨員、群眾黨員和離退休干部培育成為“居民家長”,第一時間收集上報群眾反映的“兩小”問題。同時,依托設立的14個“紅色議事廳”和12個“紅色庭院議事會”,由黨員牽頭,群眾自發交流、共同商議提出“好點子”,再統籌派出所、司法所、法院等單位力量進行“點題整改”,將“兩小”問題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解決。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池州市各地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將群眾“急難愁盼”突出問題作為開展主題教育的具體行動。全市各基層黨組織深入一線“拉家常”“聽抱怨”,搭建“逢四說事日”“圓桌會議”“鄰裡議事點”“黨群屋場夜話”等特色協商議事平台,多渠道收集群眾訴求6200余件。

真查實改 讓“小事”辦得好

“我腿部有舊傷,膝蓋疼得厲害,每周一都要去市人民醫院。以前需要轉幾次車,有了醫療定制直通車后,方便多了,還減少了出行費用。”青陽縣蓉城鎮蓉東村村民程某感激地說。

為解決青陽縣患者到市人民醫院看病不便的實際困難,自2023年11月20日起,池州交運集團與市人民醫院共同推出“客運+醫療”定制直通車。每天早上六點半,定制醫療直通車從青陽縣汽車站發車,1個小時后直接駛達市人民醫院,全天共14個班次。

目前,池州交運集團青陽客運有限公司共投入5台17座豪華中巴,在青陽縣汽車站和市人民醫院之間循環發車運營,平均每天接送往返群眾近百人次。

“醫療直通車為患者提供‘點到點、門到門’式的運輸服務。后期,我們將陸續開通東至、石台等地與主城區各醫院連接的醫療直通車。”市交運集團負責人說。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池州市各地各部門堅持把對標對表作為整改整治工作根本要求,提高檢視整改“力度”,在真抓實干、擔當作為上“下實功”。

2023年12月19日,記者走進皖江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黨群服務中心看到,嶄新的兒童托管中心已基本建成,預計2024年1月投入使用。

皖江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企業職工較多,黨員干部在日常走訪調研中了解到,職工們迫切希望園區能開辦一家兒童托管中心,以解決孩子周末無人看管的難題。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皖江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積極探索,借鑒外地經驗做法,在新建設的黨群服務中心內設置一家100多平方米的兒童托管中心。中心將配備兒童活動區、閱覽區等功能區,同時聘請專業老師陪護,提供免費兒童托管服務,解決園區企業職工的后顧之憂。

真查實改解民憂。池州市對梳理整合涉及群眾衣食住行、水電氣網、托幼就醫、便民利民等方面的2837個問題,制定整改舉措,建立“及時交辦、領導調度、定期督辦、限時銷號”的閉環處置機制,分級分類開展問題整改銷號,目前已解決2578個。

建章立制 讓民生有保障

“以前的自來水水質時常渾濁,偶爾還斷斷續續,如今,這種情況不再有了,我們都吃上了放心水。”東至縣張溪鎮藍水村村民吳某開心地說。

吃水問題是事關民生問題的大事。2023年,東至縣張溪鎮大力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建設,目前,全鎮26個村都裝上了嶄新的供水管道,全鎮6.07萬名群眾告別了“吃水難”。

張溪鎮扎實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是池州市圍繞“兩小”抓整改,切實在主題教育中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一個縮影。2023年,市水利部門組織市、縣、鎮、村四級200多人,圍繞飲水安全、24小時供水、水質、服務、農村供水投訴5方面,對農村供水工程開展拉網式排查,形成問題清單。

市水利局將按照“建大、並中、減小”原則,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區域供水規模化、小型供水工程標准化建設,優化農村供水工程布局,有序實施農村供水保障提升項目,持續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制定下發《農村24小時供水提升任務清單》《農村供水保障問題專項整治清單》,針對排查梳理的問題逐一建立工作台賬,分類抓好問題整改。截至目前,已解決10個農村供水保障突出問題,消除不能24小時穩定供水57個自然村1.17萬人,完成2023年階段目標。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民生事業亦是如此。池州市注重從解決“兩小”點上問題向全市面上問題進行延伸,點面結合、完善機制,及時把好的做法固化下來,把好的經驗推廣出去,努力做到舉一反三,推動從解決“一件事”向辦好“一類事”延伸,讓整改的成效更好惠及群眾。

貴池區清風街道府學社區百荷小區居民程某今年78歲,平時習慣在周邊小廣場的健身器材上進行簡單鍛煉。他說,之前小區周邊兩個廣場的健身器材年久失修,或損壞或鏽跡斑斑,非常可惜。於是,他們將問題反映至社區居委會,再由社區向市教體部門反映解決。“現在,廣場從地面到健身器材都煥然一新,器材品類更加豐富,街坊鄰居都拍手叫好。”

市教體局針對居民反饋的小區健身器材失管失修問題,成立了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開展全面摸排,對主城區31個小區82件失管失修健身設施建立清單台賬,積極籌措資金,建立定期調度機制,於2023年11月底完成31個小區損壞健身設施的維修更換、完成率100%。在此基礎上,又對其他42個小區184件健身器材進行了檢查和維護。

修好如何管好?市教體局加強長效機制建立,明晰職責,聯合住建等部門出台《健身器材管理維護辦法》,以社區為單元實施‘網格化’管理,簽訂三方協議,明確社區作為器材接收方對各健身點健身器材的維護管理職責。協調住建部門督促物業公司履行對所在小區體育健身器材的維護責任,建立健全健身器材管護工作機制。

“落實‘民呼我應’,開展‘兩小’問題整改,是池州市探索出的一項行之有效的好做法。”池州市委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主題教育成效如何,還是要靠破解發展難題、解決民生實事來說話,“我們堅持把推動解決一批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堵點難點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作為開展好主題教育的落腳點,注重在以學促干上取得實效。”(張敏)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安徽頻道

(責編:王珂園、秦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