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學思踐悟習近平經濟思想和文化思想

邱海平
2024年01月12日08:01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中國式現代化的突出優勢在於其全面性和創新性,新時代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突出特點在於其系統性和集成性。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過程中,必須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整體性出發,堅持運用這一重要思想蘊含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認識文化與經濟的關系,深刻理解和准確把握習近平經濟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內在統一性,一體學思踐悟習近平經濟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推動文化與經濟融合發展。

文化與經濟交融互動

當代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和趨勢,就是文化與經濟的交融互動。一方面,文化要素與內涵越來越多地融入並影響著經濟發展,表現為經濟文化化﹔另一方面,一些文化產業發展迅速、市場化程度提高,表現為文化經濟化。經濟文化化提高了經濟發展的人文品質,能夠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文化經濟化增強了文化發展的驅動力,拓寬了文化的發展空間。早在2006年,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就提出,“所謂文化經濟是對文化經濟化和經濟文化化的統稱,其實質是文化與經濟的交融互動、融合發展”。這個重要論斷具有鮮明的理論創新性,同時也是對浙江經濟文化發展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具有深厚的實踐根基和依據,並經受了實踐的檢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及文化與經濟的關系。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都是在經濟發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這裡面的人文經濟學。”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說,蘇州在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上做得很好,不僅有歷史文化傳承,而且有高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代表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些重要論述為推動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協同發展、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指明了方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實踐中,必須全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等,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驅動力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

把握思想內在統一性

習近平經濟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共同體現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是新時代我國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行動指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立足經濟與文化的互動關系與融合發展,深刻認識和把握習近平經濟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內在統一性和實踐要求。

必須深刻認識習近平經濟思想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和博大人文精神。習近平經濟思想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共產黨經濟思想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一脈相承並與時俱進,開拓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以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徹底解放為根本旨歸,科學揭示了人類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運動規律。中國共產黨忠實秉承和大力弘揚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堅持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科學分析不同歷史時期的經濟形勢,制定科學的經濟政策,在各個歷史時期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導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經濟思想鮮明主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融合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基本觀點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的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鮮明主張遵循客觀規律及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和主觀能動性,融合了馬克思主義關於認識和實踐相統一的世界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的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鮮明主張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融合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的天人合一、萬物並育的生態理念﹔鮮明主張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與協調發展理念,融合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証法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執兩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維方法﹔鮮明主張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融合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崇的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鮮明主張堅持開放發展理念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融合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世界歷史的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的交往之道和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

必須深刻認識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豐富內涵及其經濟學方法論意義。習近平文化思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涵蓋文化傳承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文藝工作、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各個領域,蘊含著大文化觀,不僅是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行動指南,而且對於包括經濟學在內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論指導意義。必須從宏闊視野和時代要求出發,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的學理支撐,為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正確的思想引領,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涵養深厚的文明底蘊。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哲學社會科學在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我國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確提出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研究和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4月2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進一步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中國自主”強調的是主體性,而我們的主體性來源於中華民族的獨特歷史、中華文明的獨特優勢、中國共產黨的獨特品質、中國的獨特實踐及其在世界上的獨特地位和影響等。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不僅難以形成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而且解決不了我國的實際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明了“兩個結合”,科學揭示了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方法、途徑以及黨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發展規律,同時,明確把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作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重要內容。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集中闡明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和“第二個結合”的豐富內涵及其重大意義。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精髓體現了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規律和中華文化發展規律在思想認識上的升華,不僅彰顯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而且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論指引。必須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從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証、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的戰略高度出發,加快建構包括經濟學在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

總之,習近平經濟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內在一致的,隻有一體學思踐悟,才能推動文化與經濟交融互動、融合發展。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與經濟現代化

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任務,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突出特色和內在要求。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要求我們必須大力開展文化經濟學和經濟文化學研究,一體學思踐悟習近平經濟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協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與經濟現代化。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在物質生產日益發達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還未得到充分滿足。在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現代化文化產業和人文經濟學的發展及其重要作用。近些年來,我國文創、文旅、網絡文學、網絡直播、沉浸式體驗等文化新業態的快速發展表明,現代化文化產業是現代科技、產業和文化的聚合體,在促進科技創新和企業經營創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涵養文化創造力和文化情懷、滿足人民美好文化生活需要等各方面,都具有廣泛的積極作用,是擁有巨大發展空間和前景的朝陽產業。要通過文化經濟學理論與實踐研究,全面總結當代文化產業發展實踐經驗,科學揭示文化經濟發展規律,形成系統化的文化經濟學說,為促進我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在大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同時,還必須深入開展經濟文化學理論與實踐研究,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狹義的文化具有更加突出的相對獨立性,廣義的文化則滲透和體現在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甚至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人類文明產生之后包括經濟在內的一切社會現象無不打上文化的烙印,特別是在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國,悠久而博大精深的獨特歷史文化的影響幾乎無處不在。從經濟與文化的內在聯系看,顯然不能完全脫離經濟發展來談文化發展,否則很容易陷入文化決定論的唯心主義泥潭﹔也不能完全脫離文化發展來談經濟發展,否則很容易犯片面的經濟決定論錯誤。經濟文化學就是要側重研究社會歷史、語言、傳統、文化、價值、道德、習俗、法律等人文因素和制度因素對於各類經濟活動主體的經濟行為以及社會經濟運行與發展過程的影響機理、路徑與結果。從人類歷史過程和我國經濟發展實際看,社會經濟特別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不僅文化產業日益發展為越來越重要的現代產業,而且文化對於人們的經濟活動和社會經濟過程的影響越來越廣泛而深刻,從而為經濟文化學研究和經濟文化學理論體系構建提供了現實基礎和社會需求。開展經濟文化學理論研究,就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全面總結當代中國經濟文化發展實踐經驗,深入研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人的現代化的交互作用及其內在統一性,科學揭示當代經濟文化發展規律,形成系統化的經濟文化學說,為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文化繁榮發展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總之,大力開展文化經濟學和經濟文化學理論與實踐研究,一體學思踐悟習近平經濟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有利於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促進我國文化與經濟的交融互動、融合發展,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梓材講席教授)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