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顏旭
2024年01月12日08:03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國家文化軟實力集中體現了一個國家基於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習主席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強調,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証、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這一戰略要求視野高遠、內涵豐富,為新時代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大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編者

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課題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當今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更加頻繁的時代背景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事關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推進國家發展進程的戰略需要。古往今來,任何一個大國的發展進程,既是經濟總量、軍事力量等硬實力提高的過程,也是價值觀念、思想文化等軟實力提高的進程。伴隨著日益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世界主要大國無不將提高文化軟實力作為國家重要發展戰略,千方百計地提升本國的文化軟實力,力求在新一輪的國際戰略格局調整中佔據主動地位。我們必須更加注重文化軟實力建設,堅持“軟”“硬”實力協調發展,形成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適應的文化軟實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文化基礎。

扭轉世界文化格局的內在要求。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關系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伴隨著國際戰略格局的深度調整,世界文化格局也進入了加速調整期,並呈現出“東升西降”的趨勢。與此同時也要看到,世界文化格局的演變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進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當前世界文化格局仍是“西強我弱”,我國無論是在國際輿論引導力上,還是在文化產業規模質量上,同世界主要強國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但這個格局不是不可改變、不可扭轉的,關鍵是要加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著力提升文化軟實力。

維護我國文化安全的重要保証。文化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保障。有效維護文化安全,事關民族興衰,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黨的執政地位。習主席指出:“我們必須既積極主動闡釋好中國道路、中國特色,又有效維護我國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國家文化安全得到有力維護,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但也要看到,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尖銳復雜,各種敵對勢力加緊策劃“顏色革命”、實施網上“文化冷戰”和“政治轉基因”工程等,我國維護文化安全的任務依然艱巨。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必須切實提高自身文化軟實力,大力發展文化生產力、提升文化創新力、擴大文化影響力,以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夯實文化安全的基礎。

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

事物的發展變化是由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其中內因起決定性作用。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形於中”而“發於外”,切實把我們自身的文化建設搞好,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前進。

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認同是自信的前提,沒有文化認同,也就沒有文化自信。在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益頻繁的今天,大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保持對自身文化的高度認同,要堅決反對“以洋為美”“唯洋是尊”的西式教條主義,反對妄自菲薄、數典忘祖的文化虛無主義等。包容外來文化,是文化自信的表現,也是堅定文化自信的實踐要求。我們強調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國精神,但並不排斥學習借鑒世界優秀文化成果。隻有包容外來文化,實現與外來文化的平等對話,才能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彰顯自己、發展自己,實現真正的文化自信。

賡續中華文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深厚源泉。回顧歷史,支撐我們這個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撐5000多年中華文明延綿至今的,是植根於中華民族血脈深處的文化基因。面對當前多元文化的沖擊,習主席強調“要努力從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積累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延續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展現精神魅力”。我們要賡續中華文脈、傳承文化基因,“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推動文化創新。一個民族要在文化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提高自身文化軟實力,沒有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隻有佔據文化創新的制高點,才能佔據更為主動的地位,有效應對其他文化的沖擊,更好地鞏固文化主體性,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加快改革步伐、健全激勵機制、完善政策環境,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同時還要看到,創新不是盲動和任性,而是在尊重本原基礎上的再發展。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的魂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脈。推進文化創新,必須守住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之正、守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之正。

不斷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全球化時代,文化隻有不斷交流,影響力才能不斷擴大。黨的二十大報告著眼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明確提出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就要不斷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努力向世界展示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

提高對外文化交流水平。文化交流一般分為三個層次:實用文化交流、藝術文化交流、思想文化交流。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交流,應是思想上的交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既要一如既往地推動實用文化交流和藝術文化交流,也要提升文化交流層次,進一步推動思想文化交流,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展中的中國”“開放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要鼓勵哲學社會科學界參與和設立國際性學術組織,支持和鼓勵建立海外中國學術研究中心,支持國外學會、基金會研究中國問題,加強國內外智庫交流,推動海外中國學研究。

推動當代中國文化走出去。中華文明,縱貫千年,亮點紛呈。薪火相傳5000多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氣壯山河的革命文化、砥礪奮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共同構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內容。世界既希望了解歷史中國,也希望了解當代中國。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既要對外展現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又要傳播當代中國蓬勃發展的多彩文化。要堅定文化自信,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勃勃生機、中國式現代化的壯美篇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追求,以及中國共產黨的自信堅定、中國人民的勤勞勇敢、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執著信念,貫穿於國際文化交流和傳播的方方面面。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文化的影響力,不僅取決於內容是否具有獨特魅力,還取決於是否具有強大的傳播能力。面對“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我們必須下大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要積極構建以“主動塑造”為基本特征的思維理念,為提升國際傳播能力確立正確的方向、選擇科學的路徑。要優化戰略布局、集中優勢資源,繼續推動中央主要媒體走出去,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供基礎支撐。要把握國際傳播領域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趨勢,加快構建全媒體傳播新格局,採用精准傳播方式,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切實增強國際傳播的親和力和實效性。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