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群眾關切 聚焦噪聲整治
廣東江門江海區:還“靜”於民 共建和諧公園
作為城央綠廊的重要節點,下沙公園、釜山公園開園以來,一直是廣大市民群眾熱衷的“打卡地”。但隨之而來的噪聲擾民問題,也對群眾造成了一定影響。根據江門市12345熱線平台統計,關於公園噪聲的投訴量單月最高超20宗。區有關職能部門也先后採取突擊式聯合整治,但成效不夠明顯。
如何還“靜”於民?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廣東省江門市江海區堅持問題導向,做實“開門搞整治”,聚焦基層調研,以“主動排查+介入勸導”工作模式回應群眾關切、主動排查隱患、創新源頭治理,把群眾關心的“小噪聲”整治作為提升群眾滿意度的“大事情”抓實抓好,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深入調研找症結
聚焦公園噪聲擾民問題,江海區委區政府主動作為,組織職能部門多次深入開展“蹲點式”調研發現,公園噪聲的主要來源是音量大、人群多的廣場舞群體和存在營業行為的卡拉OK攤位等﹔部分大功率音箱播放音樂的音量普遍在110分貝以上,且每晚播放時長達3小時以上。
“調查發現,各類活動群體在音量之間的‘競爭’也愈演愈烈,聲音分貝越來越高,自身活動也受到干擾,亦經常相互投訴、引發糾紛。”區城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找准問題症結后,區委區政府有關領導一線領辦,區城管局牽頭承辦,生態環境、公安等相關部門配合,認真研究、達成共識——既要兼顧群眾在公園跳舞娛樂的需求,也要讓各類群體明確噪聲管控的要求,注重剛性執法與柔性普法相結合,著力妥善化解噪聲擾民糾紛等問題。
多元共治顯成效
2023年以來,在下沙公園、釜山公園噪聲整治行動中,區有關職能部門、街道、社區上下聯動、多管齊下,噪聲擾民問題得到明顯改善。據城管部門反饋,整治行動開展后,群眾對公園噪聲問題幾乎沒有了投訴,噪聲整治取得了明顯效果。
凝聚共識聚合力。在完善公園保安巡邏前哨點建設的基礎上,區城管局積極協調生態環境、公安等部門及街道網格員、義工群體、社區矯正人員等社會力量參與公園巡查管控,連續3個月每天晚上派出10名工作組人員開展整治行動。同時,召集街道、企業、社區、群眾代表以及投訴人代表,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對整治措施和整治目標達成共識。
法情結合促管理。一方面,整治工作組通過規范入園登記制度、管控大功率音響入園、取締經營性卡拉OK活動等方式綜合施策,嚴格依法查處違法行為,營造高壓監管態勢。另一方面,根據實際情況,勸導活動群體通過更換功率較小的音響設備、轉變音響喇叭口方向進行整改,實現在滿足群眾健身娛樂需求的同時,避免對周邊居民產生噪聲滋擾。
宣傳普法齊發力。整治工作組印制公園噪聲管理普法宣傳單,向園內活動群體派發並仔細宣講,倡導減噪降噪、文明活動﹔通過“江海 高新發布”公眾號發布噪聲管理資訊,宣傳相關法律規定及工作動態,鼓勵群眾下載有關測試APP,對違法行為進行監督舉報,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
建章立制固長效
早上,許多老年武術群體使用小型擴音器播放音樂,與散步休閑的游人互不干擾。夜晚,公園保安、義工及社會志願隊伍開展巡邏管控,各廣場舞團隊在公園劃定區域規范起舞,減少了在草坪上踩踏、跳舞的現象。
還“靜”之后的下沙公園、釜山公園,氛圍更和諧了,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夜跑、騎行,文明游園成為常態。
后續如何管理?江海區還有“后招”。記者獲悉,區委區政府在持續鞏固前期整治成效的基礎上,還總結有關經驗做法,形成並印發了該區關於噪聲治理“三張清單”工作法,即“職責清單、工作處理流程清單、推廣計劃清單”,從制度機制層面解決城市噪聲擾民問題,將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實績實效。(江門日報記者 胡晴晴 通訊員 林月兒)
Copyright © 1997-2024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