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底線思維,做到未雨綢繆

——以主題教育為契機學方法增本領⑦

仲 音
2024年02月04日08:0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2023年,我們克服較為嚴重的自然災害等多重不利影響,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糧食生產實現“二十連豐”,連續9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始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擺在首位,堅持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穩中國飯碗,確保平時產得出、供得足,極端情況下頂得上、靠得住,正是堅持底線思維的有力印証。

“既要堅定戰略自信、保持必勝信念,又要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准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堅持底線思維,指出“必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樹立底線思維,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風險思考得更深入一些”。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復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正因為始終堅持底線思維、發揚斗爭精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億萬人民有效應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風險挑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實踐表明,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是我們黨戰勝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各領域各方面的風險隱患,我們腦子裡要有一幅全景圖,經常分析研判,對潛在的風險要有科學預判”。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預判風險是防范風險的前提,把握風險走向是謀求戰略主動的關鍵。堅持底線思維,就要有草搖葉響知鹿過、鬆風一起知虎來、一葉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見微知著能力,對潛在的風險有科學預判,知道風險在哪裡,表現形式是什麼,發展趨勢會怎樣。對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挑戰,要做到心中有數、分類施策、精准拆彈,有效掌控局勢、化解危機。要時刻保持箭在弦上的備戰姿態,對各種風險見之於未萌、化之於未發,堅決防范各種風險失控蔓延,堅決防范系統性風險。

底線思維是一種唯物辯証法,是“有守”和“有為”的有機統一。既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也要在識變應變求變上積極作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我感覺到,現在的形勢已經很不一樣了,大進大出的環境條件已經變化,必須根據新的形勢提出引領發展的新思路。”2020年3月,抗擊新冠疫情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到浙江寧波舟山港考察復工復產。回京后不久,在十九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鮮明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著眼全局的戰略選擇,成為把握發展主動權、重塑新競爭優勢的先手棋。我們推進各領域工作,都要善於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准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要辯証認識和把握國內外大勢,加強戰略性、系統性、前瞻性研究謀劃,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木桶有短板就裝不滿水,但木桶底板有洞就裝不了水”。木桶理論啟示我們,樹立底線思維,既要善於補齊短板,更要注重加固底板。“雙碳”目標如何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再三叮囑“不能把手裡吃飯的家伙先扔了”,不能運動式停煤降碳,要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傳統能源逐步退出必須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堅持先立后破、穩妥推進,貫穿著時與勢的洞察、破與立的統籌、穩與進的辯証,體現著治國理政的底線要求和重要原則。無論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還是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抑或是大力加強防災備災體系和能力建設,“寧肯十防九空”,我們都要把底線思維貫穿到工作全過程,注重補短板、固底板、堵漏洞、強弱項,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的根基,筑牢高水平安全的底線。

越是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越是充滿風險挑戰甚至驚濤駭浪。彩虹和風雨共生,機遇和挑戰並存,這是亙古不變的辯証法則。前進道路上,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善於運用這一重要思想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增強底線思維,做到未雨綢繆,我們一定能把我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04日 02 版)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