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实情出实招 以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在主题教育中,市生态环境局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深入全市各大园区和重点企业积极开展调研,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在主题教育中,市生态环境局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深入全市各大园区和重点企业积极开展调研,在“解剖麻雀”中摸清实情、找准症结、提出对策,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目前,市生态环境局深入各区县,走访企业45家、召开专题研讨会100余次,针对收集的问题清单及时制定出台了助企纾困、环评优化、固废处置等相关政策措施,建立起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共商机制,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协同推进全市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奔着问题去
帮助企业和基层解决困难
聚焦基层调查研究,以学促干检验实效。
在主题教育中,市生态环境局深入企业园区、基层一线,在调研中吃透情况、把准脉搏,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进行风险研判,帮助企业查找环境治理难点堵点,对症下药逐一给出解决方案和整改建议,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整改落实、促进能力提升的实际行动。
7月17日,在位于两江新区汽博中心的广汇汽车维修部,来自云青环保的专业工人正忙着将机油格、棉纱手套等危废垃圾收储装车,再转运至处置中心统一处理。
汽车维修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危废垃圾,过去没有第三方转运公司,广汇汽车维修部只能自己租车把危废垃圾运送到处置机构,每年仅危废处置的物流成本就要花费上万元,还面临着较大的风险隐患。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小微企业的危废处置面临着数量少、费用高、管理难等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市生态环境局连续3次召开危险废物综合收集试点专题会议,印发了《进一步优化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六项措施》等政策文件,畅通了危废垃圾转运处置的绿色通道。
譬如,根据各区县工业园区分布情况,我市适度扩大了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试点单位数量,将原来每个区县1个试点单位增加到2—3个,并将危废收运服务范围由10吨以下扩大到20吨以下。“我们从产废企业精细化服务入手,通过‘一站式’的收运体系,将小微企业危废‘化零为整’,有效打通了小微企业危废转运的‘最后一公里’。”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我们对接了第三方转运公司,公司每个月都会定期上门‘收货’,再也不用担心危废垃圾无法及时转运了。”广汇汽车重庆区域安全环保负责人蒋中伟说。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设施23处,收集能力达12.83万吨/年,基本实现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全覆盖、利用处置全覆盖。
靠前一步
“监督员”变企业“贴心人”
多次召开协调推进会、邀请专家坐班问诊,加快办理审批速度……日前,市生态环境局项目专班再次前往合川双槐电厂调研三期煤电扩建项目。
“以学促干,就是要让项目单位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在主题教育中,他们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创新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走向深入。
即将开工的合川双槐电厂三期煤电扩建项目是双槐火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拟扩建两台1050MW燃煤发电机组,建成后将成为我市重要的能源基地。
“得益于流程的优化,我们仅用了8个工作日就拿到了环评审批。”项目负责人左涛说,以前办理环评都是先受理、再审查,环评报告涉及的内容往往还需要专家依法依规进行评估论证。而现在,专家们从受理环节就开始介入审批流程,对环保准入、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排污许可等内容提供“一站式”解答,避免企业多次跑路、重复咨询、反复修改。
围绕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市生态环境局实行了市级重大项目和区县亿元以上项目专班保障机制,从“小问题”着眼,提前介入开展环评政策指导,开辟审批快捷通道等,通过“靠前一步”“想深一层”,切实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企业的创新举措。
在审批流程上“做减法”,在服务企业上“做加法”,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生态环境局针对环评审批还重点实施了“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无纸化”“减量化”申报等优企惠企举措,大幅压减审批时限,将全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承诺办结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减至13个工作日,为企业和项目运营节省了时间成本。
融入新发展理念
形成绿色转型的强大合力
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在主题教育中,市生态环境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自觉把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经济发展全过程,锚定“双碳”目标,在绿色投融资上先行先试,助推企业绿色转型加速驶入“快车道”。
今年4月,位于两江新区的华能重庆两江燃机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两江燃机)收到由中国银行重庆两江分行拨付的1.2亿元项目资金贷款,这也是全市首笔兑现的气候投融资贷款。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重大能源项目之一,华能两江燃机总投资约28.24亿元,项目定位为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将规划建设2套9H级蒸汽燃气联合循环发电设备,在替代燃煤发电的情景下,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量约223万吨。
“首笔贷款兑现后,将为整个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华能两江燃机项目负责人张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气候融资利率大幅低于市场水平,即使按利率降低1个百分点计算,融资成本一年也能减少100多万元。
以两江新区为试点,市生态环境局搭建了全国首个区域性气候投融资平台,围绕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等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领域,建立了融资意向约3500亿元的试点项目储备库,筛选入库项目400个,逐步形成了“一网二库三中心”的平台格局。
“平台的建立旨在打破政银企间的信息壁垒,推动气候友好型重点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企业通过平台进行项目申报,政府对项目审核后再推送给金融机构,达成融资需求,共同促进气候投融资项目落地。
此外,我市还建成上线了“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健全完善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打通了以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为目标导向的产品消纳和资源变现路径。截至6月底,我市碳市场累计交易碳排放指标4140万吨、8.76亿元,助推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 左黎韵)
Copyright © 1997-202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