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教报国 追求卓越

2023年08月21日08:29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7月7日,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安徽省政府在合肥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将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努力把中国科大建设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国科大党委“牢记嘱托学思想,不忘初心强党性,红专并进重实践,科教报国建新功”,持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自觉将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的生动实践。

深研细悟学思想

4月26日,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科大7周年。当天,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科大重要讲话精神系列活动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如期举行。开班式上,校党委书记舒歌群领学。全体人员还沿着总书记的脚步,参观了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及“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总控中心。

坐下来、静下心、钻进去;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连日来,美丽的科大校园传来阵阵读书声。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国科大党委把“学思想”作为重中之重,精绘“规划图”、健全“组织链”、建强“调度台”,切实扛起主体责任,把开展主题教育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科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结合起来,与中央巡视整改落实情况“再总结”、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持续推进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同题共答,同向发力。中国科大党委将学校、中层领导班子和党支部开展主题教育一体部署,列出“牢记总书记嘱托,办出世界一流大学”等10个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特色专题。舒歌群带头讲授专题党课,各院级党组织结合实际创新开展主题教育读书班,各党支部通过交流研讨、宣讲阐释、案例教学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老一辈科学家精神。

找准症结解难题

5月下旬,一场高规格的“校长论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3所知名大学校长齐聚中国科大,探讨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建设框架下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之道。这是中国科大“请进来”调查研究的生动探索。

暑期读书班期间,围绕“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核心任务,校领导展开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各学院、重点科研机构主要负责人全面检视、认真整改单位发展和学科建设中存在问题。中国科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表示,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确保双一流建设路上“一个都不掉队”,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办好世界一流大学的实际行动。

沉下去、请上来;走出去,请进来……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国科大党委把“深调研”作为成事之基,制定全校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校领导班子调研工作具体方案,紧扣12个专题调研,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牵头1项细分课题调研,形成316项调研子课题。校领导深入基层调研165人次,推动校院两级解决问题200余项。

针对劳动教育、沙龙研讨等活动场所不足的问题,学校先后设立了约2000平方米的“复兴100”劳动教育基地以及450平方米的学术交流空间。针对校内自动体外除颤仪更换维护保养不及时、校园覆盖不全面的问题,学校对超百台自动体外除颤仪在功能、地点、外观上进行系统调整,实现在校园人群密集区域全覆盖。此外,校领导还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积极推动调研成果转化,提出65项具体措施,持续用力做好调研“后半篇文章”。

科教报国建新功

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大考察时,勉励中国科大要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力争一流,在人才培养和创新领域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并勉励同学们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为培养“六有”大学生,中国科大坚持“五育并举”育时代新人,启动“六有”大学生培养专项巡视,仔细检视制约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主要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以巡促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启动实施加强基础研究的“理实工程”,通过实施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自由探索基础研究、目标导向基础研究、科研创新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五大支持计划”,统筹开展目标导向的有组织科研和兴趣导向的自由探索,积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近期,中国科大4位教授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5位教授获得“科学探索奖”,大科学装置合肥先进光源初步设计概算获得国家批复,目前已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慎终如始,务求实效。”舒歌群表示,全校上下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大的殷殷嘱托,坚持“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传承“科教报国、追求卓越”的精神,围绕“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核心任务,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本报记者 常河 丁一鸣 通讯员 桂运安)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