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悠久厚重、影响深远;中国也是农业资源与人口大国,生态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却相对短缺。中国建设农业强国不能简单照搬国外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而要根据具体国情,聚焦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科学谋划、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稳扎稳打,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探索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之路。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在近代以前的很长时间里,无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农业都是孕育文明的母体。即使到了今天,社会分工和文明进步已经到了较高水平,农业仍发挥着最基础的支撑作用,其地位不可替代。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无论社会现代化程度有多高,14亿多人口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表明,农业兴则百业兴。没有农业的积累和支持,就没有中国工业的发展;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建设也就失去了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必须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摆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们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
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的历史和现实,以及面对中国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发展现状,唯有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加快制定建设农业强国规划,针对未来5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的目标,分别制定路线图和施工图,强化规划的法规效力,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短板,才能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以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干下去。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各地要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大局需要,从本地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入手,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农业农村面貌得到显著改善,使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农业强国建设的基本要求
农业强国是一个动态的比较概念。如果一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产业竞争力或农业优势部门现代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并能够引领世界农业发展,则可以称之为农业强国。中国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农业强国,既要遵循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同中国的国情农情相结合,坚守自己的基本要求。
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建设农业强国要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中国共产党科学擘画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把握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为农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只有坚持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使之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不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逐步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当前,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进一步发挥好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凝聚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坚持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人多地少、农户分散承包经营是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既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流转土地实现大规模集中经营,也不可能走一些发达国家高投入高成本、家家户户设施装备小而全的路子。建设农业强国要充分发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优势,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一方面,积极培育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另一方面,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将现代生产要素有效导入小农户生产,帮助小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的事情。这种适度规模经营,既能够有效解决小农户生产存在的效率效益低下、与市场对接能力较弱、科技推广难度大等问题,又符合我国人均耕地少、地区差异较大、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等实际情况,有效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农业生态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低,资源约束明显。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坚决摒弃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的发展观,着力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坚定不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之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农业农村绿色发展道路,守住绿水青山,让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低碳乡村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农村的鲜明底色。同时,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让农村生态优势变成产业效益和农民收入,走生产生活生态良性循环的农业强国之路。
同步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当前,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把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摆在突出位置。农业强国不仅意味着农业强,还要求农村美、农民富,因此,需要我们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以此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此外,与以资本逐利为主导的传统资本主义农业发展模式不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建设要求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着力推动城乡在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安全标准、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协同发展,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是中国乡村社会留存的独特文化,具有重大的传承发展价值。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耕文化在漫长的传统农业经济社会里不断演变发展,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时至今日仍渗透在中国乡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进一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成分,使其成为塑造新时代家风和新型农民精神世界的有益元素,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丰厚的精神文化滋养。
扎实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掌控“粮食安全”主动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强调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保障粮食安全,首先,把关系14亿多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其次,着力改善农田设施条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建设农田水利排灌、温室大棚等设施,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升耕地质量。再次,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最后,调动种粮和抓粮两个积极性。通过稳定和加强种粮补贴、完善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政策、推进粮食作物保险试点以及落实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产粮大县支持奖励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让农民种粮有钱赚,让主产区抓粮不吃亏。
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农业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核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首先,在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持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释放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效应,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此基础上,持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既坚持家庭生产的基础性地位、保护小农户利益,又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以联农带农实现强农富农。其次,将县域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阵地,在县域内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激活农业发展的内在活力。最后,加快推动农业生产应用数字化技术,发展智慧型农业,强化科技创新全面赋能农业生产要素的能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及生产工具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领域核心技术掌控力。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绿色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主要内容。建设农业强国,要重视对生态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及有效利用,从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探索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有效支持政策,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畜禽养殖,培育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升农业生态产品价值。积极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融合发展,将农村生态资源转化成生态资产,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良好生态环境真正成为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农业强国建设离不开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这也是世界各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共同选择。我国已经形成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由农民直接补贴、生产支持、价格支持等各类支出组成,涵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当前,我国农业已步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关键时期,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求进一步完善惠及农业农民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以政府行为为导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农民;同时,创新体制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全面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政府、市场和农民协同互补形成发展合力,强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均系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分别系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教授、副教授)
Copyright © 1997-202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