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学思践悟 凝聚奋进力量
山东济南槐荫区:以“四拼”精神全力推进“齐鲁门户 医养之都”建设


今年以来,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委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着力在提高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效果上下功夫,深化学思践悟,凝聚奋进力量,动员引领全区上下锚定“125510”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抓项目强产业攻坚提升年”,深入开展“十大提升行动”,大力发扬拼经济、拼项目、拼速度、拼作风的“四拼”精神,全力打造“齐鲁门户,医养之都”,奋力开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全力以赴拼经济,提质扩容经济发展体量
槐荫区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围绕全市“项目突破年”,将2023年确定为全区“抓项目强产业攻坚提升年”,深入开展产业升级、项目建设、招大引强、创新驱动、工业增长、消费扩容、改革开放、乡村振兴、品质槐荫、基层党建等“十大提升行动”,锁定今年的主攻方向,聚焦关键点、找准突破口,拼出加速度、创出新高度,以项目大突破推动产业大提升,以产业大提升推动经济大发展。1-8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9%、建安投资同比增长29%,均列全市第三位;固定资产投资(含线性工程)同比增长15.3%,列全市第四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6.4%,列全市第六位;限上贸易业零售额同比增长8.7%,列全市第六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继续保持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真抓实干拼项目,做强做优产业发展基础
坚持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征收拆迁一体发力,重点明确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央企总部城、智能制造产业区、百年商埠历史文化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五大主战场”的产业定位,全面构建以医养健康、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三大产业为主导,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商务会展、汽车消费四大产业为特色,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两大产业为支撑的“342”现代化产业体系。在项目建设上聚焦发力。按照续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抓开工、储备项目抓落地、策划项目抓转化的要求,全力推动总投资3140亿元的216个重点项目建设。在招商引资上聚焦发力。立足打造“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做大做强山东科创(槐荫)基地、绿地科技智汇港等高端高质产业园区,重点策划打造“京沪总部经济产业基地”“京沪生命健康产业基地”“京沪科创大厦”“京沪会展服务大厦”等一批主题特色鲜明的高能级平台载体,加快产业导入,打造西客站片区高端产业集聚核心区。
奋勇争先拼速度,高质高效推进重点工作
坚持“快”字当头、快马加鞭,做到见事快、行动快、节奏快、出效快,推动槐荫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是短板攻坚再提速。紧盯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幅、建筑业总产业增速、外资等薄弱环节,树立效率意识,做到对症下药、马上就办、跟踪问效。二是消费带动再提速。加快推动会展与餐饮、住宿、购物、旅游联动发展,推进品牌首店引进、商圈提质发展;加快激活汽车、商务、会展、文旅、茶叶等大宗消费,以消费领域供给侧改革,推动槐荫由消费大区向消费强区转变。三是数字槐荫建设再提速。有针对性地完善数字化平台建设,丰富机关运行、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数字智慧应用场景,持续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数字化服务。
驰而不息拼作风,凝聚狠抓有效落实合力
围绕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重点是抓落实,关键是靠作风,以上率下落实“四盯”要求。一是“盯上”,解决谁来盯、盯什么的问题。压实各级主要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责任,始终做到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时刻关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的工作要求,弄清楚“工作方向在哪里、全局中心在哪里、工作重点在哪里”,种好“责任田”。二是“盯住”,解决盯而不实、责任不到位的问题。凡事都设定时限和量化指标,把各项举措落到“最小单元”“最小颗粒度”,任务一明确、马上抓落实。三是“盯紧”,解决作风漂浮、形式主义的问题。不打“糊涂仗”,不搞“花架子”,不当“太平官”,坚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紧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盯矛盾交织、久拖不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努力把“办不到”变为“办得到”“办得好”。四是“盯牢”,解决工作方法、善作善成的问题。注重运用“突出重点、讲求细节、压实责任、形成闭环”的工作方法,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形成任务部署、建立台账、督导考核、评估问效、成果巩固的全链条工作推进体系,坚决防止各项工作落虚落空。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槐荫区将持续强化理论武装,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第二批主题教育,在全区上下进一步焕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思想动力、实践动力,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槐荫实践。
(供稿:中共槐荫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Copyright © 1997-202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