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户改善背后的组织力量
四川内江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在诗仙李白的笔下,四川内江山清水秀、风景旖旎。素有“长江家乡”“大千故里”之称的甜城内江,如今正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开展农村面貌改善行动,计划用5年时间分批次推动77个镇、涉农街道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市级领导班子到各部门单位、从各级干部到党员群众,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农村面貌改善行动迅速升温,成效初显,一幅内江版《富春山居图》在美丽沱江边徐徐展开。
政策知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农民幸福感爆棚……喜讯从村庄院落不断传来。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不仅被称为民生工程,更被誉为民心工程。万户改善收获了万户人心。
班子决策:缺什么就建什么,什么乱就治什么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带来了浙江乡村的美丽蝶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小切口,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内江地处川中丘陵地带,过去建设投入不足,规划管理欠缺,农村整体面貌有待提升。内江市委书记邹自景在调研中看到农村不少地方村容村貌杂乱、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群众生产生活不便。他告诉记者:“我深感必须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面貌改善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啃下农村面貌改善这块硬骨头,市政协主席康俊,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苟小莉,市政府副市长徐炼英,率领市级有关部门、县市区分管负责同志,3次赴浙江省安吉县、桐庐县等地考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深入18个镇(街道)、260个村(社区)调查研究,摸清农村基层实际情况,掌握农民群众需求意愿。
经过反复深入思考领悟,市委理论中心组提出,要学习借鉴“千万工程”蕴含的问题导向、系统观念、求是理念、辩证思维、为民情怀和强基固本等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奋力书写“千万工程”的内江实践。
——建强领导机制。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农村面貌改善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农房改造、基础设施、环境改善、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公共服务、资金保障8个专项工作小组,逐级建立工作专班,形成“市抓统筹、县负总责、镇街实施、村社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
——确立行动原则。系统考虑、统筹协调,按照“集中连片、整体安排,统一规划、分别实施,试点示范、渐次推进,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原则,缺什么就建什么、什么乱就治什么。
——统筹整体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计划后实施,坚持“不脱离群众搞规划建设、不违反政策盲目上项目、不堆砌‘盆景’搞形象工程、不贪大求洋搞城市翻版、不大拆大建伤害群众利益”。
——明确具体要求。明确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乡村民居风貌改善等8个重点任务。其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求深入实施“六净六顺”(场镇洁净、道路洁净、院落洁净、水域洁净、田园洁净、林地洁净;家具摆顺、农具摆顺、柴草堆顺、畜禽归顺、车辆停顺、标牌挂顺),制定“八个一”(一套安全住房、一间整洁厨房、一个卫生厕所、一座增收庭院、一条硬化入户路、一种良好家风、一门实用技术、一样健康爱好)任务清单。
改什么、怎么改,得到明确。没有钱,财政安排一部分、向上争取一部分、社会捐资一部分,农民自筹一部分;没有人,调动组织力量、引进专家人才、发动群众参与。困难一个一个被克服。
在记者面前,摆着一份粘泥巴、冒热气的《内江市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实施方案》,这是班子成员经过全面调研、若干次集体讨论的决策成果,也是行动高挂的“作战图”,攻坚紧握的“导航仪”。
干部攻坚:“一盘棋”统筹,“一股劲”落实
政治路线确立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
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给记者亮出了一组数据:借鉴“千万工程”渐次推进的经验,今年启动首批18个先行镇(街道)、188个村、72个社区农村面貌改善工作,18名市领导联系指导镇(街道),集中选派1514名市(县)包联干部。统筹整合1155名镇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到村任职选调生等力量,组建18支攻坚队。
近2700名干部投身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他们能给村里带来什么呢?
沿着道路两旁开满格桑花的斜坡,记者下到内江市中区永安镇鹿子村鹿鸣苑院落。包联鹿子村的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苏晓蓓最开始很困惑:如何发挥作用而不是“蜻蜓点水”?经过观察和调研,她和镇村干部提出了活动“三部曲”:我爱我家故事会、我爱我家星光榜、我爱我家大舞台,提高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为鹿子村面貌改善推波助澜。她还在产业发展上提出了饲养“跑山鸡”、发展周末经济的思路。
走在刚铺就的硬化路上,对面白墙上错落有致地挂着4个大笸箩,贴在笸箩上的“稻香小院”4个大字分外引人注目。资中县银山镇干部、攻坚队员黄红梅在六角嘴村“稻香小院”设立了民心民意公开栏,在云南务工的高彬回村后,反映自家房后有棵30米高的大树,担心影响到房屋安全。黄红梅帮助高彬找到了专业团队,村里和高彬共同出资解决了隐患。被砍倒的大树也没有浪费,村里用树干分段做成了休憩的凳子,刷上了清漆,油光锃亮,甚是可爱。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之一,也是包联攻坚干部们坚持的一个原则。在内江农村院落,随时可见“旧物件”发挥的“新作用”:烂泥地改造的“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生机盎然,旧砖垒砌的小栅栏、旧瓦片拼成的道路图案、旧轮胎里的烂漫鲜花,没有一丝违和,与周遭浑然天成。隆昌市圣灯镇梨园村更是用闲置农房建起了七彩印象、欣悦农庄、杯前月下等乡村庭院,吸引了不少城里人来休闲度假。
抬眼看去,墙白瓦红,菜绿果黄;走进村民家里,厨房台面铺上了瓷砖,有的还做了橱柜,厕所也改变了与猪圈混用的旧貌,全部改用水冲,没有难闻的味道,有的还安装了淋浴器具……
眼前这焕然一新的农村新面貌,既是包联干部和攻坚队的努力成果,也离不开基层党组织、村干部的汗水和心血。“改善农村面貌最困难的是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多名村干部坦承:“是刚开始村民的不理解、不支持,不少村民认为这是‘面子工程’,与己无关。”万事开头难。为了让村民积极投入到行动中来,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充分利用院坝会宣讲政策,采用积分制和红黑榜激励村民。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威远县镇西镇杨家嘴村的党委书记吴铁勇放下畏难情绪,组织村民去示范村学习,回村开始整治环境,带领村干部用旧材料、废石板改造道路。村民们看到别的村改造后的面貌,主动让出自己占的路面,村里的主路修得更宽,车辆进出更加方便。
隆昌市胡家镇双龙村党组织书记卢晓勇告诉记者,他有一个工作“秘诀”,就是要到人多的地方去听村民们在议论什么。“人多是非多的地方,就是情报站。”村民们在想什么,他心里就有数,再请村里的“能人”调解和带动。一年下来,村里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还消灭了撂荒地,发展稻虾产业1000多亩。
隆昌市金鹅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武深有感触:“行动不但给乡村做了‘美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成果,那就是大大提高了村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大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群众参与:干什么、怎么干,群众说了算
“千万工程”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主体地位。内江坚持“干不干群众说了算,怎么干群众商量着干”,对21.2万户村民开展3轮全覆盖摸底调查,召开“院坝会”1.3万余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00余条。
从刚开始质疑是“做戏”,到参观示范村后心动,到院坝会上响亮回答“愿意”,再到自动组织清理屋后杂乱竹林,群众主动积极投工投劳甚至投出资金,拆除土坯房、清沟理渠、改厨改厕、硬化入户路、规范禽畜棚……“虽然我们出了力,出了钱,但好处都实实在在体现在了我们的身上,这个力出得对啊!这个钱花得值啊!”高新区高桥街道楠桥村汪天仙满意地说。
与汪天仙一样,村民积极自筹资金,支持、参与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已成为一种风气。经开区靖民镇凉风社区猫湾院子蓝德华的住房为“百年老宅”,靖民镇为其做了墙面防水,更换了灶台及操作台瓷砖。一家人十分珍惜爱护,自己动手将房屋加固,用绿植、多肉、鲜花等打造了一个美丽庭院。
内江农村有大量人员在外地或县市务工、做生意,一些人还在城市里买了房子,久无人居的农房破败垮塌,拆了又担心以后就没有房权了。村里采取“拆旧留权”办法,把危房破房拆除,改造成赏心悦目的“微菜园”“微果园”;又为村民保留房权,随时可以回来建房居住。这一来皆大欢喜。
村里进行面貌改善的消息传出去,吸引了不少村民从外地赶回来,看到村里的新变化,也动心了,纷纷拆了旧房盖新房。据统计,农村面貌行动开展以来,18个镇共返乡3900多户。东兴区石子镇太和村在外乡贤邹信勇,更是定向捐款10万元支持家乡农村面貌改善。
站在隆昌市金鹅街道光辉村“制高点”,放眼望去,酿酒高粱、彩色油菜、竞技钓鱼基地,几条产业带鲜明地呈现在眼前。“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农村面貌改善中,不仅有农房修缮、垃圾处理、交通改善、水电气覆盖,更有产业发展这个题中应有之意。
当“姜早民勤、椒辣村富”几个字映入眼帘,以早仔姜和七星椒产业出名的威远县新店镇民富村就到了。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民富村坚持“特色产业发展是根本、是支撑”,成立姜椒农业产业园区党支部,党旗引领、全员参与、共建共享、共治共管,形成产村一体协同发展的局面。
内江黑猪、威远无花果、资中血橙、内江白乌鱼、精品蔬菜、肉牛肉羊、内江天冬等内江的特色产业也得到较快发展。仅上半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居全省第二位。2023年世界无花果大会,就在威远县隆重举行。
初冬时节,正是内江柑橘成熟的季节,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果实挂在绿油油的树上,丰收已经来临。截至11月15日,全市完成户属设施改造7.59万户,占计划数的103%;20户以上院落公共区域改造全部完成,复垦新增“四微菜园”2138亩。
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只是乡村振兴的一小步,却是每个农民家庭的一大步。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内江正在努力把追求变为现实。(本报记者 胡超玲)
Copyright © 1997-202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