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实事促发展 浙江嘉兴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有事找警察”是许多人下意识的选择,但大量非警务警情消耗着有限的警力资源,也制约了公安的主责主业。在浙江嘉兴海宁市,仅2022年,海宁市公安局情指中心接到的非警务警情就有25829起,占派单处置警情的29.94%,重复警情也居高不下。
为实现非警务警情高效率的对接流转,在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过程中,海宁积极打造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10报警服务平台和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联动运行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回应百姓诉求,提升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民声一键办”。
近日,海宁市海昌街道“民声一键办”接到110指挥中心通过基层治理信息平台传递的报警信息,有消费者称,在超市内购买的花生、鸡爪等真空包装熟食存在过期等情况。
“民声一键办”指挥中心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类似警情在近期就接到过3起。随后,“民声处置队伍”当即赶往现场处置。队员发现,顾客所购买的过期食品均为炒货熟食类产品,且事发地点集中在辖区内的中小型超市。
于是,海宁从警源治理角度出发,由市场监督所牵头成立工作专班,联合社会治理办、派出所3个部门对辖区内中小型商超开展实地暗访,检查了辖区内40家超市,行政处罚2家,下架销毁6类50余件过期食品。同时,督促商家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从源头上保障民生安全、化解矛盾纠纷。
据悉,当前,海宁已形成了一张专门针对非警务事项处理的“流程图”:110指挥中心接警,通过基层治理信息平台交办至属地综合指挥室,指令“民声处置队伍”率先“出警”,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步通过基层治理信息平台协同至大综合执法一体化平台,相关部门高效联动,实现闭环处置。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海宁市“民声一键办”积极回应百姓诉求,通过基层治理信息平台已处置非警务事项8491件,群众满意度达95.45%。
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浙江省嘉兴市各地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重要部署,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让主题教育在基层见行见效、落地生根。
平湖市当湖街道梅兰苑社区辖区内有较多的老年居民及就业困难特殊人士,为切实帮助居民增收,社区牵头成立了平湖市友邻社区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主动对接相关企业,为居民提供剪线头、打吊牌等加工活。此外,梅兰苑社区通过党组织服务群众项目经费盘活闲置空地,打造了集手工劳作、协商议事、物业服务、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吉祥共富工坊”。在工坊里,居民们实现了照顾孩子和就业两不误,幸福感大大提升。如今,这里更是形成了“企业出单、工坊接单、居民做单”的稳定运营模式。截至目前,该共富工坊已累计为200余人解决就业问题。
在嘉善县天凝镇光明村,雪菜是富民增收的重要农产品,然而闲置的雪菜腌制池容易积蓄雨水,散发臭味,是管理的一大“痛点”。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镇、村两级充分发挥联村干部、村两委班子、专职网格员以及微网格长的作用,排摸、掌握雪菜腌制散户底数,并向全体雪菜腌制散户征求改造意见,利用村务公决形成了大家认可的改造方案。如今,建成的天凝镇雪菜产业综合体里的古法腌制基地不仅替代了64个散户腌制池,而且保障了200余户村民的经济利益,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桐乡市民政局党员干部深入老龄化程度高的老旧小区、留守老人集聚的农村地区开展走访调研10余次,现场解决问题12个,梳理后期整改问题13个,提出改进意见建议25条。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城乡部分老人“吃饭难”“居家养老难”等问题后,桐乡市民政局党委联合相关部门、镇(街道),规划布局建设了覆盖全市的老年食堂,并提供线上点餐服务,至今已服务老年人81.2万人次。
秀洲区坚守为民初心、延伸服务触角,探索建立“民情三问”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推动全区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听问题、办实事、察反馈”,全力为民办实事,以民生“温度”检验主题教育“深度”。
…………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个个“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故事,在嘉兴大地持续上演。(叶宾得)
Copyright © 1997-202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