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把关键小事办成人民群众暖心实事

2024年01月03日14:50 |
小字号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安徽省池州市注重把问题检视整改与为民办实事结合起来,推动各基层党组织围绕“干部职工关心关注的小事、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小事”,聚焦群众最关心、最愁盼、最有感的问题深入开展检视整改,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便民实事,用“人民满意”检验主题教育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梳理涉及人民群众衣食住行、水电气网、托幼就医、便民利民等方面问题2837个,解决2578个,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畅通渠道 让呼声被听见

2023年11月,贵池区秋浦街道率先上线了“智慧网格小助手”微信小程序,不仅为社区基层工作者掌握社区情况提供了有效载体,还让社区居民有了便利的“发声平台”。

余小朋是贵池区秋浦街道翠微社区的一名网格员。在日常走访时,若发现违章搭建、小区设施破损等问题,她就会打开手机“智慧网格小助手”微信小程序上报情况。另一边,社区网格长和社区书记通过个人网格账号了解到网格员巡查反映的问题后,及时“派单”给物业公司或者城管中队,从而快速为居民协调解决问题。

“‘智慧网格小助手’包括居民端和网格端两大服务模块。居民通过小程序可查询便民服务、了解活动信息、反映诉求等,网格员通过它可省去日常网格走访中繁重的排查和纸质化记录工作。现在上门入户,我们只要带上手机就行了。”余小朋感慨。走访中,她能够准确使用小程序标记好网格重点人员,并及时上传走访情况。

2023年,池州市在“线上”结合“民声呼应”、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平台的基础上,创新开发社区便民服务微信小程序“智慧网格小助手”,积极打造“‘池’诚为民服务万家”社区服务品牌,推动形成社区服务“闭环圈”。目前该小程序正在多个城市社区推广。

“线上”精准发力,“线下”深入基层,让群众反映渠道更加畅通。

“我们小区大、人口多,老年人却没有活动场地,社区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2023年9月25日,在石台县仁里镇金钱山社区的“红色议事厅”里,金山阳光小区居民查为民说出这一“心愿”,其他居民十分赞同。

第二天,金山阳光小区党支部便将收集的民情民意反馈给社区。在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有效联动,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之下,小区老年活动中心完成了前期选址、门面租用和装修工作,待设备采购齐全,便可对外开放。

2023年,仁里镇通过“自治+联治”提升服务效能,在党建引领“多网合一”的基础上,在每个网格中就近吸纳在职党员、群众党员和离退休干部培育成为“居民家长”,第一时间收集上报群众反映的“两小”问题。同时,依托设立的14个“红色议事厅”和12个“红色庭院议事会”,由党员牵头,群众自发交流、共同商议提出“好点子”,再统筹派出所、司法所、法院等单位力量进行“点题整改”,将“两小”问题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解决。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池州市各地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将群众“急难愁盼”突出问题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具体行动。全市各基层党组织深入一线“拉家常”“听抱怨”,搭建“逢四说事日”“圆桌会议”“邻里议事点”“党群屋场夜话”等特色协商议事平台,多渠道收集群众诉求6200余件。

真查实改 让“小事”办得好

“我腿部有旧伤,膝盖疼得厉害,每周一都要去市人民医院。以前需要转几次车,有了医疗定制直通车后,方便多了,还减少了出行费用。”青阳县蓉城镇蓉东村村民程某感激地说。

为解决青阳县患者到市人民医院看病不便的实际困难,自2023年11月20日起,池州交运集团与市人民医院共同推出“客运+医疗”定制直通车。每天早上六点半,定制医疗直通车从青阳县汽车站发车,1个小时后直接驶达市人民医院,全天共14个班次。

目前,池州交运集团青阳客运有限公司共投入5台17座豪华中巴,在青阳县汽车站和市人民医院之间循环发车运营,平均每天接送往返群众近百人次。

“医疗直通车为患者提供‘点到点、门到门’式的运输服务。后期,我们将陆续开通东至、石台等地与主城区各医院连接的医疗直通车。”市交运集团负责人说。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池州市各地各部门坚持把对标对表作为整改整治工作根本要求,提高检视整改“力度”,在真抓实干、担当作为上“下实功”。

2023年12月19日,记者走进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党群服务中心看到,崭新的儿童托管中心已基本建成,预计2024年1月投入使用。

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企业职工较多,党员干部在日常走访调研中了解到,职工们迫切希望园区能开办一家儿童托管中心,以解决孩子周末无人看管的难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积极探索,借鉴外地经验做法,在新建设的党群服务中心内设置一家100多平方米的儿童托管中心。中心将配备儿童活动区、阅览区等功能区,同时聘请专业老师陪护,提供免费儿童托管服务,解决园区企业职工的后顾之忧。

真查实改解民忧。池州市对梳理整合涉及群众衣食住行、水电气网、托幼就医、便民利民等方面的2837个问题,制定整改举措,建立“及时交办、领导调度、定期督办、限时销号”的闭环处置机制,分级分类开展问题整改销号,目前已解决2578个。

建章立制 让民生有保障

“以前的自来水水质时常浑浊,偶尔还断断续续,如今,这种情况不再有了,我们都吃上了放心水。”东至县张溪镇蓝水村村民吴某开心地说。

吃水问题是事关民生问题的大事。2023年,东至县张溪镇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目前,全镇26个村都装上了崭新的供水管道,全镇6.07万名群众告别了“吃水难”。

张溪镇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是池州市围绕“两小”抓整改,切实在主题教育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缩影。2023年,市水利部门组织市、县、镇、村四级200多人,围绕饮水安全、24小时供水、水质、服务、农村供水投诉5方面,对农村供水工程开展拉网式排查,形成问题清单。

市水利局将按照“建大、并中、减小”原则,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优化农村供水工程布局,有序实施农村供水保障提升项目,持续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制定下发《农村24小时供水提升任务清单》《农村供水保障问题专项整治清单》,针对排查梳理的问题逐一建立工作台账,分类抓好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已解决10个农村供水保障突出问题,消除不能24小时稳定供水57个自然村1.17万人,完成2023年阶段目标。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民生事业亦是如此。池州市注重从解决“两小”点上问题向全市面上问题进行延伸,点面结合、完善机制,及时把好的做法固化下来,把好的经验推广出去,努力做到举一反三,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让整改的成效更好惠及群众。

贵池区清风街道府学社区百荷小区居民程某今年78岁,平时习惯在周边小广场的健身器材上进行简单锻炼。他说,之前小区周边两个广场的健身器材年久失修,或损坏或锈迹斑斑,非常可惜。于是,他们将问题反映至社区居委会,再由社区向市教体部门反映解决。“现在,广场从地面到健身器材都焕然一新,器材品类更加丰富,街坊邻居都拍手叫好。”

市教体局针对居民反馈的小区健身器材失管失修问题,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全面摸排,对主城区31个小区82件失管失修健身设施建立清单台账,积极筹措资金,建立定期调度机制,于2023年11月底完成31个小区损坏健身设施的维修更换、完成率100%。在此基础上,又对其他42个小区184件健身器材进行了检查和维护。

修好如何管好?市教体局加强长效机制建立,明晰职责,联合住建等部门出台《健身器材管理维护办法》,以社区为单元实施‘网格化’管理,签订三方协议,明确社区作为器材接收方对各健身点健身器材的维护管理职责。协调住建部门督促物业公司履行对所在小区体育健身器材的维护责任,建立健全健身器材管护工作机制。

“落实‘民呼我应’,开展‘两小’问题整改,是池州市探索出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好做法。”池州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主题教育成效如何,还是要靠破解发展难题、解决民生实事来说话,“我们坚持把推动解决一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开展好主题教育的落脚点,注重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效。”(张敏)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安徽频道

(责编:王珂园、秦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