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出成果高质量发展有实效

青海各地扎实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

2024年02月04日08:52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伟大思想引领时代发展,学思践悟永无止境。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各市州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把开展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自觉从伟大思想中寻找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以学促干、推动发展,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聚焦“生态优先”,打造生态文明高地见行见效

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青海发展的核心工作。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各地坚持学做结合,明确重点任务,解决实际问题,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强大力量。

果洛藏族自治州聚焦保护优先使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生态保护治理、环境污染整治执法力度,坚定不移做好“中华水塔”守护人;聚焦专项巡视问题整改,完成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2666.7公顷,工程固沙、人工种草、草原改良10.8万公顷,实施水生态修复、河道(沟道)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项;聚焦治理改良退化草地,治理黑土滩(坡)及退化草地改良32.7万公顷,草原植被覆盖率达62.1%,守护高原净土卓有成效。并聚焦水污染防治和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玛多黄河源头水源涵养能力提升等7个黄河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实现源头污水集约化处置,境内黄河、长江流域地表水Ⅱ类水质和各县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守护一江清水富有成效。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23年,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坚持“绿色感恩、生态报国”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县乡村三级林草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积极组织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实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环境执法力度,全面推进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专项行动,积极回应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强烈期盼,探索推行生态管护员+乡村环卫保洁员+环保监督员新模式,全县5268名农牧民走上了“生态岗”,吃上了“生态饭”。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玉树州紧密结合全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坚持以学促干,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聚焦突出问题,抓住关键领域,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主题教育中,全省各地还通过深入调研察民情、访民意,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西宁市城北区朝阳公园,附近小区居民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不见大门、没有围栏、不知不觉就走进‘大自然’”。在参天大树下跳广场舞,在植被环绕的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以前,如此美景只因一墙之隔,市民无缘欣赏。

西宁市坚持把主题教育与在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上展现省会担当贯通结合起来,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主动转变服务理念,创新公园管理模式,持续推进公园绿地拓展开放,按照“因地制宜拆墙、科学合理拆围、建篱植灌护绿”的原则,全面完成人民公园、文化公园、朝阳公园、柴达木公园等11个公园,以及胜利路、五四西路等9处沿街绿地拆墙(围)透绿工作,累计拆除围栏3万余米,改造边界绿化景观4300平方米,增设出入口13处,连通园内景观与周边道路景观,消融公园边界感,延展景观通透性,让市民零距离亲近公园绿地,实现“人在城中、城在园中、绿在眼中”。

聚焦民生改善,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做实做细

推进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是关键。

“不动产权证终于拿到手了,这真是实实在在解决了老百姓心坎里的大事。”

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不动产“登记难”是一直以来困扰人民群众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紧紧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工作要求,既持续加力解决老问题,又回应现实新需求,通过扎实调查研究,对准“一老一小”、就业、教育、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等群众呼声高的关键领域,确定了185个民生事项清单,持续加力解决老问题,回应现实新需求。

主题教育成效怎么样,群众的感受最真切、评价最客观。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根本在于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群众获得感这块“试金石”来检验主题教育成色。

为解决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无公交港湾停靠站,部分公交车停靠于车行道,严重影响交通、造成堵车以及行车不安全等问题,贵南县对县域内56处公交港湾及附属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共计安装电子彩屏30组60块,剩余26组为玻璃屏,为全县农牧民群众提供更加舒适的候车环境,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海南州聚焦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民生服务,以保民需、解民忧作为出发点,以察民情、聚民力作为关键点,以暖民心、惠民生作为落脚点,真抓实干促发展,让主题教育“实起来”,截至目前,累计投入民政经费2.59亿元。其中,投资4895万元实施7个民生项目。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以来,海东市将抗震救灾与第二批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坚持把抗震救灾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主战场,到灾情最严重、抢险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解决灾区群众最急、最难、最愁、最盼的事,切实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把安置好、服务好受灾群众作为抗震救灾关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灾后“点长吹哨、部门报到”民生问题速办机制,有效确保受灾群众安全过冬、温暖过冬。

截至1月1日,已解决群众生活、取暖、用水等方面的问题464条,正在解决86条。积极保障群众生活物资,目前已发放帐篷8883顶、炉子(取暖器)5752台、煤炭1565.3吨、被褥78767条、米面油6656袋(桶)等。县水利、卫健等部门为受灾群众人数相对集中安置点建设洗漱室、卫生厕所45间,配发污水桶70个、建成5吨以上污水处理点12处,切实让受灾群众的“急难愁盼”能够被及时感知、快速响应、高效办理,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聚焦乡村振兴,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我省坚持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发展,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新成效。

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海北藏族自治州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按照“先行先试、点上开花、线上结果、面上推动”的工作思路,筛选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竞相迸发的乡村振兴试点乡镇、村,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形成全州乡村振兴干在实处、行稳致远的良好局面。

其中,刚察县将村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县域经济发展、“十四五”总体规划中,创新打造“党建引领+一核五队”工作模式,将120余名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和村后备干部列入31支产业促进队中,帮助所在村选项目、谋措施、促发展。并聚焦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战略导向,按照“党支部+产业促进工作队+生态家庭牧场+合作社”模式,使农牧户、村集体和企业形成抱团发展驱动、盘活资源撬动、特色产业发展、多元叠加带动、旅游撬动激活为主的“五个一批”发展模式,形成产业优势互补、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村集体经济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一条实现集体经济和生态文明双赢的路子。

衡量主题教育抓得实不实、好不好,关键要看在推动中心工作、促进事业发展中能不能取得实际成效。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黄南藏族自治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加快乡村建设、提升人居环境上持续用力,聚焦监测帮扶,累计消除风险494户1920人,风险消除率达55.7%,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产业就业,将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实施牛羊繁育、乡村旅游等98个产业项目,持续带动脱贫群众增收。同时,聚焦资金投入,紧紧围绕巩固衔接重点工作,积极上跑下联,落实衔接资金7.21亿元,东西部协作资金0.9亿元,为顺利完成年度乡村振兴目标任务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让我们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坚持民意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聚焦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民生实事等重点领域,找准“小切口”,引导党员干部回应群众需求、推动解决问题,扎实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本报记者 王臻)

(责编:王子锋、秦华)
返回顶部